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意志是人们在完成某种行为时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目的性。人的这种有目的的意志活动的源泉就是客观世界:即人们通过自己对于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产生了各种愿望、兴趣和需要,从而对自己提出各种目的和要求,然后采取各种决定来进行活动,以求达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这就是人的意志活动。因此,只有客观世界才能对于行为的主体——人,给予提出各种目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以他战斗的唯物主义精神同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战斗,他旗帜显明地宣布:“在道德学中,唯一应当教人的是真理。”他以一个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封建道德和宗教道德,对这种道德的腐败性和虚伪性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并且高举起“利益与道德”的大旗,为资产阶级的兴盛发展开辟道路。他曾说:“一个道德家,只有在绝对摆脱个人利益的条件下,深入研究立法科学,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祖国的人。”因此,马克思曾高度赞扬他的这种精神,说,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伦理学,爱尔维修是第一名。由于他的某些伦理观点在当时社会上的确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笔者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探讨,以求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理想     
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共产主义思想,它的主要特点是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因此,在今后五年内,要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采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努力实现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在全国人民首先是全国青少年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正> 伊壁鸠鲁在伦理学方面以对快乐主义的论证最为著名。他的快乐主义论在当时的许多学派中曾享有盛名,以后也一直为许多流派所继承和延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也有人有意无意地对他的快乐主义作了很大的曲解。为了正本清源,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上,他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恩格斯曾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曾经是当时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跟随其学习哲廿年,很受柏拉图的器重;但他不迷信柏拉图的观点,注重现实,敢于创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在伦学理方面,他也有重大的建树,成为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写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蒙受了空前的灾难和洗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被彻底破坏,国家和民族被拖入长年累月无休止的斗争之中。历史证明,中国再也不能盲目搞全国范  相似文献   
7.
谈榜样     
任何一种榜样,都是某种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概括和表现,归根结底,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刘胡兰、赵一曼这样的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雷锋、王杰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白色恐怖下又出现了张志新和天安门广场上为真理呐喊的青年们……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英雄、模范人物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与活动的固有形式。简单说来,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人们用什么方式生活的问题。 生活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式。人类的生活方式由落后到进步,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变迁,是同整个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愚昧到开化、由野蛮到文明的递次更替相适应的,即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同步前进,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制约的。 究竟什么是导致生活变化的根本动因?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他是怎样生产的,他就是怎样生活的;其次,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对生活方式给予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明显地带有当时文化熏陶和影响的痕迹。因此,文化对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文想着重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纯洁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境界。它是现实生活中联结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纽带,是净化道德、充实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生活中只有充满爱,世界才变得灿烂辉煌;人世间只有充满爱,生命才有活力;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素被称为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