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小说的诗化倾向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倾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 ?本文通过分析 ,从鲁迅小说特殊的透视方式、构架形态、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 ,为鲁迅小说的诗化形式勾勒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潮流迭起、流派纷呈的景象。后新潮小说是一个讲究“文体实验”的特殊流派。本文从创作流程上考察了其文体的特点及意义 ,是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周进芳 《学术论坛》2002,2(1):106-109
本文对意格的来源和形成、基本内涵以及与意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阐述 ,认为意格是古代关于诗歌创作主体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 ,它与意境一道构成了诗学领域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4.
周进芳 《学术论坛》2004,(4):135-138
诗学的范畴很多,对其理解也多有差异,在实际运用中常出现混淆的现象。文章从"诗法"意义上的"格"与"境"入手,探讨"意格"和"意境"这两个诗学范畴的形成和嬗变,并在区别这两个范畴的过程中,勾勒了自唐以来中国古代诗学理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是,现实生活中,情况并不尽然,由于种种原因,当争吵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不少争吵者往往置“理”于不顾。或有理道不出,被动地接受对方的奚落和嘲弄;或得理不让人,大大超出理智的界限;或有理不讲理,一味地胡搅蛮缠;或无理也要争三分。由此便形成了种种拙劣的争吵模式,由于这些模式的流行,久而久之,“无理的”似乎有理了,“有理的”反倒无理了。试举几例,略作分析:第一,否定式的反连。这是一种被动的争吵模式.所谓否定式的反洁,即遵循对方的思路,在对方攻击自己的话语上简单地加上(…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的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鲁迅这种在小说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周进芳 《江汉论坛》2002,3(10):90-92
本文结合姜夔《诗说》,对其“意格”说的形成过程及其偏序、并置和整合状态下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意格”是古代诗学中一个富于见地的概念;是关于诗人创作水准和能力的高度概括;它与“意境”一样重要,是诗学中有关创作主体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结合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自身规律 ,提出并论证了“在写作中学习写作”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与其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勿宁说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写作”的操作中科学地处理阅读与写作、草拟与修改、多方实践与不断提高的互动关系 ,把教学目标同它的实现形式动态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