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经典叙事学中"引语分类法"对叙事人物意识再现研究的贡献和局限,然后以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为蓝本,提出后经典叙事学对人物意识再现研究的四个维度:在故事世界中,从一个或多个视角对事件的读解或概念化;人物对自己及他人意识的推断;与情感相关的话语的使用;感受性.  相似文献   
2.
修辞、认知与嵌入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法》、《瓦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两篇叙事表明 ,嵌入叙事可以用来实现作家的修辞意图 ,并能操纵或影响读者对叙事的认知进程。  相似文献   
3.
叙事的修辞研究方法将叙事看成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交流行为.因此,叙事就不仅再现事件,其本身也是一个事件:在这个叙事行动中,某人通过再现事件来做某事.在修辞方法看来,叙事就是"某人在某个场合为某个目的向某个人讲述发生了某事",这个定义有几重含义:首先,它特别关注故事讲述者、听众/读者以及讲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强调讲述目的,也就是承认叙事交流是一个多层次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讲述者希望吸引听众/读者,并影响其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再次,叙事者讲述某事发生的过程中,他叙述的人物与人物之间有一个伦理的层面,同时,他的叙述本身和对这些叙述的接受也有一个伦理的层面.这样,修辞研究方法就既关注"讲述内容"的伦理,也关注"讲述行为"的伦理.本文拟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一桶阿蒙提拉多白葡萄酒>为例来说明修辞阐释的以上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核对、打孔、光照透明、光电机器阅读和扫描等几种快速手工和自动阅卷评分方法.采用我校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绩记载"中的浮动"阅卷面板"鼠标点击,以及自动阅读机与"成绩记载"间的"数据转换"程序,可大大提高成绩录入、成绩分析和试题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兼议叙事学研究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叙事学研究逐渐发生转向,不再囿于叙事语法、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的静态研究,而是将叙事学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努力与其他学科相互呼应进行研究.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仍主要采用传统范式,缺乏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有效呼应,使我们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英代词系统的差异,中国学生的英语代词使用有独特倾向性.实验表明,不同层次学习者在代词使用策略和偏误类型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理解学习者的阶段习得特征有助于探索高效的代词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提高阅卷与试题分析速度的有效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核对、打孔、光照透明、光电机器阅读和扫描等几种快速手工和自动阅卷评分方法。采用我校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绩记载”中的浮动“阅卷面板”鼠标点击,以及自动阅读机与“成绩记载”间的“数据转换”程序,可大大提高成绩录入、成绩分析和试题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8.
短篇虚构叙事之"短",使该文类更善于用来表达生活存在的瞬间,展示刹那间的顿悟或困惑。缘此,很多理论家都认为,短篇虚构叙事这一文类的核心是包含一个待解的"谜"(mystery)。然而遗憾的是,鲜有理论家对短篇虚构叙事中的"谜"加以系统研究,从而成为这一文类研究中缺失的一环。那么,短篇虚构叙事中的"谜"有哪些可能的再现方式?笔者借鉴西方新近出现的"面向物的哲学"(object-oriented philosophy),尝试提出并分析短篇虚构叙事中"谜"的四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名词指称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 ,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 ,名词指称形式多样 ,指称范围可大可小 ,不仅能用来确保话语连贯 ,还可实现多种修辞功能。熟悉英语中名词指称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结尾对短篇小说而言非常重要.爱伦·坡(Allan Poe)以来的短篇小说理论均十分重视结尾,坡本人住谈到短篇小说的结尾与情节的关系时,认为结尾对短篇小说的"统一效果"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将结尾放在心中,才能让事件服务于意图的发展"[1](P67).俄国文论家埃钦鲍姆(E-jxenbaum)在讨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时,认为"从本质上讲,短篇小说的所有力量聚积在其结尾.就像从飞机上抛下的一枚炸弹,它必须急速下坠,以便能以最大力量击中目标"[1](P81).弗兰克·科尔默德(Frank Kermode)认为结尾就像基督教中的世界末日"启示",给小说之前的那些行动赋予意义和阐释[2](P29).小说家R.德玛瑞尼斯(R.DeMarinis)则强调,小说的结尾"必须照亮……小说的前面部分",他认为好的结尾应该能给人物或读者带来"顿悟时刻"[3](P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