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实现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与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所面临的法律制度问题,并且提出回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私法上的制度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利用,而以生态经济学为视角构建的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民法学教学改革中,民法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私法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民法学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自由、平等、人文关怀的私法理念;通过课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处理民法实务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加害给付是合同违约的特殊形态 ,它保护的是当事人履行利益之外的利益 ,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债权人及相关第三人的利益。加害给付可以导致违约责任及侵权责任的竟合 ,我国《合同法》第 12 2条关于责任竟合的规定应进一步明晰化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的国家都对责任转质问题予以法律上的明确认可.我国法律对于责任转质经历了从"空白"到"禁止"再到"承认"的道路.从法律对责任转质问题的承认,可以看出<物权法>追求效益价值的立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内蒙古自治区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规.但是,单纯公法的调整手段暴露了很多缺陷.通过私法保护内蒙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私法制度。通过比较国外的地役权制度,可知罗马法的地役权"不作为"原则局限了地役权作用的发挥。承认"作为"原则作为地役权的存在原则,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框架下通过"肯定地役权"构建草原地役权的内在逻辑结构,给草原供役地人施加积极的作为义务,对草原地役权制度进行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设计,对于保障草原生态效益的实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民俗是蒙古民族基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目前,对蒙古族民俗的法律保护相对滞后。新牧区建设给蒙古族民俗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同时,蒙古族民俗对新牧区建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牧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用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蒙古族民俗。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草原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5。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中,草场退化面积达20亿亩。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离不开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以及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能对草原生态补偿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全力进行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成为法律界思考的重要问题。积极探索法律教育改革是实现司法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法学本科生培养单位同样在探索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民法实例研习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重要功能,应当单独开设民法实例研习课程作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课堂研讨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能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