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国过度证券化高违约风险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管理和风险,影响着整个国际金融和经济运行。我国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开发较为滞后,必须先期研究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为代表的房地产证券化金融产品的未来制度安排和税收政策,从而提高其收益性、成长性和流动性。在现行税法下,我国发展REITs面临税收负担重和重复课税的问题。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未来推行REITs的税收政策建议是:明确信托财产课税环节,防止利用REITs架构延迟纳税或避税;REITs双重所有权结构下应豁免重复课征的流转税;制定专门税收法规,确立受益人负担原则,消除所得的经济性重复征税;税收政策应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明确税收政策意图,给予公益性质REITs适时的优惠。  相似文献   
2.
邓子基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达65年之久,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坚持马列,借鉴西方,立足国情,矢志不渝,锐意创新,融合前人和当代中西财政学者之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在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研究领域,填补诸多空白.其学术精要——财政本质观: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教学观: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科理论体系;财政管理观:坚持财政平衡的理财思想,反对“赤字无害论”,主张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列,洋为中用”;公共财政观:在继承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60年财政体制变迁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财政体制改革在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颇为重要。"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而财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就成为政府间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思路。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在对已有制度的效率做出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如何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成为考验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是维护各级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土地财政"成为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一个实际发展模式。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土地财政"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要思考其不足之处与改进对策,使"土地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应重构以"民生服务"为"标尺"的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投资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应推进土地资本化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地方"土地财政"由"出让收入为主"向"税收收入为主"的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我国人口受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大多是通过衡量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教育基尼系数,分析教育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和作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测度一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离散程度或人力资本结构,而教育方差的研究方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国1987-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可考察教育获得方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生产函数是凸的;给定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各种教育水平上的人口分布越离散越能推动经济增长.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政府应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