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捣毁保护封建制度的孔丘神像,批判以封建纲常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儒家经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胡适,也曾经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是个两面性的阶级,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就突出了他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统一战线分化出去,最后转化为反动派。观胡适全人,有功有过。对于一个有过影响的人物,把他的名字从历史上抹掉,就会割断历史的联系;而简单化的片面批判,也不能说明历史。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拨开了笼罩这部古籍的重重封建迷雾,澄清了它的本来面目,把它认定为一部文学作品——一部上古的诗歌总集,推倒了强加给许多诗篇的封建伦理说教,以新的时代精神给予新的解说,并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创作经验的总结.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其影响极为深远.从50年代起,中国大陆的学术界更多地强调《诗经》的民歌集性质和文学价值,宣扬它  相似文献   
3.
<正>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人论《诗》,把握诗的特质,发掘诗的真谛和艺术精华;学者论《诗》,学识渊厚,眼光犀利,考索赅博,立说翔实;战士论《诗》,思想激进,以科学和民主涤荡封建经学和陈腐观念的积垢。闻一多兼得三者之长,成为现代《诗经》研究大师。闻一多的《诗经》研究著作,除旧版《闻一多全集》已刊十种和早已佚失的《诗经长编》外,据其女儿闻(惠羽)钞录,北京图书馆存闻一多治《诗》遗稿尚有:  相似文献   
4.
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是我国古代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在两千五百年前,《国风》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诗篇,流传在大河之北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它们和各个地域的民间诗歌汇合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激起多少志士为正义而慷慨赴难的壮志豪情!战国时代赵国的荀况开门授徒,经考证,五经大多是由他传授下来的。西汉时,韩诗、毛诗都源于燕赵,从韩婴(燕)、毛亨(河间)、毛苌(赵)、刘德(河间)、以及董仲舒(枣强),到初唐主持修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衡水),许多著名的大师、学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建立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中国古代诗歌健康发展的汉乐府诗,集“燕赵之讴、秦楚之风”,直接哺育了“风清骨峻”的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转变,而它的活动中心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南。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河北,历代都是文士荟萃之地,诗歌兴盛之邦,产生过不少诗人、作家。仅据手头资料,略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初论刘章     
读刘章的诗,已经三十年了。我喜欢他的诗,几乎读过他的全部诗集。从初登诗坛时一个青年农民荷锄吟唱的山村新民歌,到一个专业诗人向高峰攀登的艰难行程中尝试运用的各种诗体,他的诗的确写得越来越好。刘章自谦是诗苑的小草,我却认为在满园春光的诗坛,他创造了一束束鲜花。尽管他两鬓添霜,从艺术生命看,风华正茂。  相似文献   
6.
反对腐败,提倡廉政,是我国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共同话题。为了吸收历代反腐倡廉思想的精华,服务于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河北师范大学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夏传才教授编著了《廉政反腐名诗名文选注时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诗经》研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经学研究的延续。研究的内容有: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诗经学基本问题和语言训诂研究、诗经学史、《诗经》注释和作品分析;本文也简介了香港的诗经研究。  相似文献   
8.
诗经学四大公案的现代进展夏传才诗经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学者所处时代不同,哲学、政治和学术观点有所差异,对若干课题的研究互有歧见,形成长期聚讼纷纭的公案。经过千百年的争论,有些公案已经解决(如诗全部入乐问题);有些公案由于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已经没...  相似文献   
9.
《文赋》和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关系 《陆平原集》中的诗赋,一半是因袭古人诗意,仅仅变换一些词句的摹拟之作,还有一部分是应诏诗、酬酢诗,辞藻雕饰、对偶笨拙、板滞无味,其它可以称为创作的作品,寥寥无几。在拟古成风,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盛行的太康时代,出于上层贵族中一位当权的内史、后将军之手,这种现象原无足怪。可是其中的《文赋》,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第一篇专门探讨艺术创作规律的文章,成功为一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的比较完整的创作论,它承先启后,在中国文论史上开辟了文学创作论的研究,并为之奠定了基础。 《文赋》是用赋体写的,句式对称,辞藻华美,声韵铿锵。然而由于雕饰过分,比喻繁琐,乃至含意隐约,要确切明白地理解它的内容,难度较大。自从梁代萧统把它编入《文选》,迄今约一千五百年,历代有人作注,直至当代诸家注笺,对其文句和论点,理解仍不一致。 对于《文赋》采用这种表现形式,历来有不同评价。评论者一致承认作者运用赋体论述抽象的文艺理论问题,确实煞费经营,但贬誉不一。贬之者说它“巧而碎乱”,意义错杂,结构散漫,语言隐约,如雾里看花,色彩缤纷而真意难明。誉之者说它运用高超的技巧,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形象,曲尽其妙。  相似文献   
10.
本辞典汇聚国内诗经研究的顶级专家,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对诗经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学术流派、历代研究名家、著作、各种学术观点、争论的问题等多有涉猎,对其基本理论、题解、多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世界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