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波墨在《物的标记》中说:“一切本质的最大秘密是这样一种事物,它在自身中是永恒的,可是在它的发展和显现中,它从永恒的本质性中变为两种本质,即善与恶。”优秀的作家往往能够以笔为刀,在人物的心灵印章上刻出“人性的善与恶”。读罢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为是“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李锐的长篇小说《张马丁的第八天》,笔者的心灵仿佛还沉浸在天母河“水随天去秋无际”的艺术境域里,作品中的人物依然萦绕眼前,久久不去。静下心来,思之再三,笔者觉得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功之处,就是书写了在人性的遮蔽与去蔽之路上行走的“人”。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曾在通讯中骂汪静之爱情诗集《蕙的风》只诲淫而无诗。他的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如胡梦华认为轻薄并有向恶倾向,是不道德的文学。但周作人等则为《蕙的风》辩护,认为做得就说得,并暗指胡梦华是伪君子。鲁迅更给胡梦华扣上锻炼周纳的罪名。如果认为周作人等为《蕙的风》辩护错位,那么我们必须肯定闻一多批评的价值。因为周作人除夹杂人身攻击外,更多是围绕道德标准的文化取向角度纠缠,实际是偏离了文学本身。而闻一多既从道德标准,更从诗之本身即艺术审美价值角度立论,这就抓住了关键。因为诗亦属系统工程,是更为复杂的金银盾,即不仅需要内容精纯,还需要艺术精湛,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的文艺思想表现为两个时期共6个阶段,即初涉文坛时的朴素唯物主义阶段,追求唯美主义时的初始阶段,高涨阶段和成熟阶段以及文艺思想转变前的渐变阶段和转变后最终的"艺术为人民"阶段.研究闻一多文艺思想的阶段性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搞清楚闻一多文艺思想经历多少阶段并非我们终极目的,而是通过闻一多这位追求真理主持正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展变化曲折前进的道路,不仅让我们看到其从"唯美艺术"到"人民艺术"的必然,而在让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之真理的同时,更让我们深刻思考如何做好当今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时代,写小说需要更高的智慧,因为读者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了,从而对小说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很多作家都感叹,小说越写越难.  相似文献   
5.
范小青是近年来创作风头正劲的江苏女作家,颇受好评.她的短篇小说<不记得你是谁>[1]写了一个怪诞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6.
电影改编是两种不同语言艺术之间的转换过程。根据麦家小说改编而成的谍战电影《风声》和《听风者》,与小说主要的不同就在于人物形象的重塑与视听表现手法的丰富。电影改编需要在对小说材料的取舍上找到平衡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宁蒗县境内的摩梭人,不仅至今仍保留着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而且其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常年食用的猪膘肉。  相似文献   
8.
2012年底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同时,就像福克纳致力书写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一样,莫言致力书写的山东“高密东北乡”也赢得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写作中,比较著名的小说有杨绛的《洗澡》、尤凤伟的《中国1957》。新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型的作家继续创作出一批知识分子小说,如深圳大学南翔的《博士点》、中南大学阎真的《沧浪之水》、重庆师范大学莫怀戚的《教案》、甘肃农业大学史生荣的《所谓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汤吉夫的《大学纪事》,笔者将其命名为“‘大学’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哲学化小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启蒙背景下的哲学探询;革命场域中的哲学诉求;转型道路上的哲学反思"三个阶段。这些优秀作品分别探讨了"观察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程式","证明自己的形式","寻找人生终极意义的范式"等人生哲学问题。其写作策略是借用"形而下的生活"来进行"形而上的叩问",进而达到"思成于形"的艺术效果。中国现当代哲学化小说拓宽了文学表现的疆域,丰富了小说的类型,并且引领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