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一生两次来贵州,一次是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随红军长征途经贵州;一次为1960年4月30日至5月4日,是他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以后,从昆明来到贵阳,在贵阳停留了三天.周恩来两次来黔,对中国革命和贵州地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周恩来第一次来到贵州,正是红军进行长征、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于他和其他同志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召开遵义会议,批判了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对此,已有许多文章详作论述,本文在这里仅就周恩来在其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3.
“洋教”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统称。洋教传入贵州,始于明末清初。184o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取得了传教特权,贵州的洋教势力亦因此而迅速膨胀,其传播范围逐步扩展,对贵州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影响。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人贵州,十九世纪后期,基督新教又相继传入。洋教传入贵州的渠道主要有二:其一,是黔籍或外省籍人士在外地奉教后返乡或入黔的影响,这是洋教传入贵州最早的来源。早在明末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京与官绅士人阶层交往,不少人信$f天主教,其中就有贵州举人。思南信奉天主教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贵州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直至20世纪30年代,全省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轮歇丢荒”、“广种薄收”的原始型农业生产阶段。 七·七事变后,由于贵州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基地,贵州经济获得较大发展。1937年底,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吴鼎昌“调主黔政”,以“革新贵州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进后方生产,加强抗战力量“为其主要施政方针,与中央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往复磋商,于1938年4月1日建立“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简称农改所),专负改进全省农业之责。所有经费由贵州省政府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平均负担,技术方面则由中央农业实验所派员协助。所内先后设置了农艺、森林、园艺、农作物病虫害、畜牧兽医、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研究等系及农业推广委员会共九个机构。以引进、改良、推广农作物和畜禽品种为中心,开展各种农业科学试验工作。该所成立以后对贵州农业经济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略论民国时期的贵州省级民意机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贵州省的民意机关先后有过不同的名称 ,时断时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政治制度的制约 ,这些所谓民意机关根本无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同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相比 ,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资源委员会从1932年11月其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开始,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存在16余年.其间,它对全国许多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大量调研统计工作;还创办了近1000个工矿企业,对中国的工业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抗战期间,该会在大后方川、滇、黔等省努力兴建工矿事业,内以供给军需民用,外以换取抗战器材,支援了抗日战争.全国解放前夕,该会员工坚决投入护厂保产、迎接解放的斗争,为新中国的工矿业留下了一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如今红色旅游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红色旅游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借助先进的营销理念,即整合营销。通过对整合营销的内涵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旅游营销中整合营销的理论,从系统的整合、接触管理、协同效应、控制反馈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应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携手创建“红色”旅游品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构建无障碍旅游区。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富勒的新自然法学(The revival of natural law theory)继承了以往自然法学(Classical natural law theory)的传统,追求法律的道德价值,强调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但是,在研究重点和以往自然法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往自然法学研究的重点是一种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上的外在道德价值目标,即法的目的的道德性,追求实体正义(external morality of law)。富勒的新自然法学的研究重点则是国家制定法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道德价值目标,即手段的道德性,追求程序正义(inner morality of law),并明确提出符合程序正义的八项具体法律原则或标准。 研究重点不同,其方法也就不同。富勒的研究方法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把法律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强调手段与目的的整体性和过程的内在健全性;另一个是在坚持追求法律道德根本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达到法律目的的具体标准,将抽象的价值观变成非常具体和具有高度实践性的事业,强调应该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孔玲 《决策》2004,(4):4-4
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的决策类月刊,作为为省内的中高级领导层提供信息服务的决策“白皮书”,《决策咨询》从她的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春秋,在此之间她见证了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