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解放战争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劳动政策的指示精神,各解放区政府与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劳资两利"、"公私兼顾"和鼓励先进的原则,构建了就业保障、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雇工生活保障制度,并经过积极地实践,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为新中国的雇工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隐性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但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而且能够为隐性教育指明方向。隐性教育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具有目标统一、内容交叉、方法互补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校园环境的优化、社会实践的影响等对高职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论述和实践,并把握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根据民族资产阶级中各类人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有区别地开展教育或斗争;着眼于提高对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多种形式地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在苏区的执政权力,制定和颁布劳动法与劳动斗争纲领,初步构建了包括工资分配标准、工作条件标准、劳资关系标准和社会保险标准在内的多种类多层次的劳工标准体系,形成了严格的监督机制,体现了"劳工神圣"的理念。尽管这一时期劳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与现实环境严重脱离、与错误政治路线挂钩、与实际绩效不成正比,但是,劳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以劳资"可以调和论"为理论基础、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检验标尺、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为政治旨归的历史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去回味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浙江民营企业队伍日益壮大,逐步成为浙江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生力军,而客观存在的中外文化差异又使浙江民营企业不断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浙江民营企业要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不仅需要识别多元文化差异,加强多元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尊重,积极寻求多元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更需要发掘和利用浙江本土优秀文化,发挥文化比较优势,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原则性与策略性的统一,通过党中央制定的劳动斗争纲领,各类群众团体制定的劳资规范文件,通过积极推进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革命政府以及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工作等三种形式提出了自己的劳资政策,并初步构建了体现契约原则、监督原则、双赢原则的新型的劳资关系观.尽管这一时期党的劳资政策有适应国共合作需要的权宜之计的成份,但在理论与实践上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的调整经历了由各地苏维埃政权单独制定政策与法规到统一的《劳动法》出台,并在多次修正中与苏维埃区域实际的吻合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虽然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左”的错误倾向始终存在,但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仍有其积极影响:全面保障雇工权益,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加强劳动立法工作,把劳资关系的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孙卫芳 《社科纵横》2009,24(5):21-23
针对建国后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刘少奇提出要从党员标准、党的思想建设、党群关系、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四个方面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这对于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经营各领域广泛运用导致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又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各方面必将接受极大的挑战;而会计要继续适应环境生存并发展,就必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为广大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和物质基础。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高中阶段的贫困生资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办学形式的不断丰富,尤其随着民办高中的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地解决民办高中学生的资助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当前民办高中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民办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