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海岱之名肇自《尚书》,涵容之广奄有齐鲁,乃经学之渊薮,孕稷下之长风。金石之学证经补史,溯其渊源盖始于斯。文献所记晏子侍景公游于纪而得铜壶,上有朱书铭文;孔子入陈太庙辨识肃慎所贡楛矢石弩;汉代美阳现鼎,因以改元;恭王坏鲁  相似文献   
2.
请允许我把话题扯得远一点。这是因为提起笔来首先就想到了古史辨派的主将顾颉刚老先生,顾老先生是我国近代疑古破古的旗手,为了探索中国古史,扫清在历史本体上沉积了数千年的,以人们的主观意念所越创造越加厚的,以致使历史的真面几乎全部淹没的旧灰新尘,而拼却毕生的精力去摇旗呐喊,去冲锋陷阵。并且由顾者先生所率领的那支疑古破古的劲旅所进行的拼搏,乃是中国历史上经过两千多年持久争战的继续,到顾老先生这里可以说是作了基本的清算。还要看到,当时顾老先生等所进行的扫灰除尘,完全是在从文献到文献的纠绕之中进行的。我很推崇顾老先生的研究古史所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①此点诚可谓动摇了封建传统观念的根本,对当时所进行的所谓非信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莒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是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深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本组文章对莒文化从多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尹盛平的《莒文化源远流长》一文认为莒文化的直接源头是大汶口文化,在其后发展中与龙山文化、商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认真发掘和研究莒文化,不仅对于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文化的发展史有益,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孙敬明《从莒地出土两周十四国金文看莒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一文介绍了莒文化区域内出土齐、鲁、诸、莱、郈、曹、陈、徐、吴、越、樊、黄、邛、楚等十四国(族)之有铭铜器,这对探索莒文化交流与影响大有裨益.蔡运章《大汶口陶罍文字及其相关问题》一文认为目前所释大汶口陶罍文字应是大汶口先民祭祀天神时“制器尚象”习俗的产物,可名之为物象文字,这种神秘文字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对探讨中国文字起源和形成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濒海地区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远古文明作出了贡献,从而形成了东方“海洋文化”条带,并且对以华山为中心,面向亚洲腹地,生长在“黄土地”上的西部陆地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海洋文化”条带上的高度发达的制玉手工业。复合构成的原始陶文和最早出现的城堡,便是这方面的明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文献缺载,人们对 国史知之甚少。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通过金石、考古和历史文献学的相互结合,互为佐证,国史已逐渐呈现出清晰的眉目。依据考古发现的大量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材料,可以澄清国史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云通,号云通道人,河北大城人,中国中青年实力派画家.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丹青,家境困窘,游历流浪,寄情山川,遍访名刹,形成独具特点的云通山水画风.编辑出版的《云通山水》、《云通论画》、《四季山水画及泼彩技法》等书深受业内好评. 云通先生自幼受祖教庭训,通览诸子百家,寄情翰墨丹青.少时性情独造,惟喜游历与画卷,心系旷茫,步履江天.常以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自勉,故而舟船江汉,采风建粤;车马河朔,拈诗塞外;云游名山大川,采撷精蕴.寄寓松下桐荫,栉风沐雨,虽困窘万状,然痴心不悔.结缘古今名篇,得觏名家法墨,转益多师,手摹神画.  相似文献   
7.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孙敬明,徐鹏志莒为山东先秦东夷古国,其于春秋时期曾一度与齐、鲁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对其历史的研究,不但对于探讨先秦时期中国东方濒海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与内涵,而且对于科学地认识当时古国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互为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建立起山东古国...  相似文献   
8.
<正> 西周前期文献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其中有关莱国的则更少.自宋代至令,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莱国有关的,有些学者已做过不少研究.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铭文试作些训释,并以此探索与之有关的问题.一据山东黄县王道新所撰《黄县志稿·金石目》载,光绪二十二年,在黄县归城鲁家沟古墓中发现青铜器十余件,其中六件有铭文,即莱伯鼎、旅鼎、?鼎、(辶禹)?、朿卣和戈盉.萊伯鼎:" ?伯作旅鼎:.关于"?"字,释者意见不一.柯昌济先生释"?",即古族名(《(韦华)华间集古录跋尾》);王献唐先生释"华",并谓华是不见经传的小国,华伯乃归城的主  相似文献   
9.
今山东海岱地区,三面濒海,地理环境优越,是古代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先秦时期,几乎成为天下人类思想、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据《尚书·禹贡》载:“海岱维青州,潍淄其道,”由此与考古发现印证,潍淄流域是海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尽管此地域以传统的观念是被称之为“东夷”的,似是与中原王朝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实际上考古发现却并非如此,其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