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正藏》与王文颜著作中有关玄奘译场的记载,考证了玄奘译场的职位设置和译场布局.除了作为译主的玄奘,还有笔受、证义、缀文(证文、质文、饰文)、证梵语梵文(证梵语)、字学(正字)、执笔、文官监阅(润色、监译),以及“守卫”数名.玄奘译场各职位责任明确,译者(译经僧)来自全国各地,各具专业优势.农学典籍英译可以仿效玄奘译场,设立译主、证义、缀文、小学类等职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