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孔子德论与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熙国 《文史哲》2007,(2):118-123
孔子的“德”直接来源于“道”。如果说在孔子哲学中“道”是宇宙人生的外在之理,那么,“德”就是人把握了外在之理以后所形成的内在之性,“行”则是把人的内在之性实现出来的路径。从外在之理(“道”),到内在之性(“德”、“仁”),再到内在之性的对象化(“行”),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多卷本中国学术史、儒学史,已经屡见不鲜,摆在案头,插于书架,却也十分壮观,但览其内容,则大多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罕能从中发现独到的见解以及新鲜的资养。最近这部由北大出版社出版、汤一介与李中华主编的九卷本《中国儒学史》,卷帙之多,部头之大且重,有逾于恒,还是强烈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宣传文化工作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契合历史发展潮流和新时代实践要求,内涵丰富、全面深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也是实践形态的方法论。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更好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以汉书·艺文志》)但是,孔子聚徒讲学数十年,“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性记乳子世家》),而忧语》全书不过一万五千言,显然不是他“应答弟子、时人”的全部言论。检诸历代要籍,确有不少孔子之语而为《论语》所未载者。于是,南北朝以降,历代多有纂辑散见于各要籍中的孔子言论的有识之士。有所成就者,如梁武帝萧衍之《孔子正言》、唐王勃之《次论语》,来杨简之铁圣大训》、薛据之《孔子集语》,明李武之《论语外编》、潘土达之《增订论语外编…  相似文献   
5.
论卢梭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于欣 《齐鲁学刊》2005,3(3):117-120
与19世纪德国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家相比,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注重的是对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卢梭就是在当时辩证法尚未得以明确探讨之前就直接着手运用辩证法的杰出代表,具体表现在:他反对片面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考察人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构建和阐释中,也彰显出了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最初关注物质利益问题不是由于在《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而是由于在青少年时期遇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文化启蒙以及个人独特的人文情怀与治思路径。《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所谈的物质利益并非抽象的概念或飘渺的幽灵,而是具有现实的历史的内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已经在思想上实现了对黑格尔抽象理性主义的超越。马克思对物质利益和劳动群众的关注决定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因此,也就不存在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熙国  肖雁 《东岳论丛》2002,23(3):73-75
《周易》研究必须走出占筮迷信的误区。《周易》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 ,是古人生活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周易》特别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特别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神道相对立的人道观念和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所见的以《周易》名义出现的许多迷信的内容 ,实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因此 ,在当前的《周易》研究中应坚决克服本末倒置的现象 ,坚决反对一些人直接或间接地热衷于作为《周易》的形式和外衣的占筮或所谓预测功能 ,注意把《周易》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带有的占筮形式和后人的占筮迷信同《周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和科学的内容区别开来 ,注意研究《周易》所包含的古老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信息 ,注意研究《周易》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 ,注意研究《周易》同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 ,注意研究《周易》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究竟如何建设、怎样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甚至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模糊的观点和看法。张岱年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的文化发  相似文献   
10.
孔子“知”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孟洁 《文史哲》2003,4(1):26-29
“知”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知”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感性实践 ,高扬了人的主体意识 ;坚持“天命”与“人事”的统一 ,把以“仁”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置于物质世界 (天 )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 (命 )的基础之上 ;坚持以“仁”为体 ,以“知”为用 ,主张仁知合一的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