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问题、观点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耕  孙璟涛 《学术研究》2001,1(11):11-23
本文对唯物史观的几个重要问题,即社会的本质、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实现机制,物质生产、人本身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历史发展的进程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作了系统梳理,并对这些观点作了新的考察和审视;在述评的过程中,作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自我 ,寻求生存与发展新理念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的主题与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直接、表面地讨论“中西哲学”知识性的“异同”或“相通” ,而是要从根本前提出发探讨与反思“中西哲学”各自的性质、特点、个性及其“长短” ;发现与评价“中西哲学”各自的人类性意义与价值 ;寻求创造人类新哲学的理论前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杨耕  孙璟涛 《学术界》2002,(4):7-11
1、从创立者的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脱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可是 ,我们又不能把马克思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 ,同样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 ,即一种教条主义。按照这种标准 ,就连列宁主义都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因为列宁的确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突破了马克思的观点 ,并用一些新的观点代替了某些原有的观点。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 ,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其远见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