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中独树一帜的角色,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他不满足于既成的马克思主义模式,孜孜不辍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在马尔库塞那里,对审美乌托邦理想的强调使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批判理论成为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依据,从而演化出一条浮土德式的思想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活跃的概念反思和体系重建时期.文学理论文本在建国后经历了前苏联文论、本土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的碰撞、融会,理论文本的转型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范型构建,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阐释在不同时期、不同著者那里呈现选择上的差异."文学是什么?""政治的意义何在?"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直面的理论话题,解答的过程和结语本身构成理论文本的思想文化背景;文论核心概念的意涵迁移,显示着当代文学理论自身的历史性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 1990年以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 (以下简称“西马”)美学研究历程的回溯可以看出 ,我国西马美学研究所关注的四大论域 ,即文化批判主题、审美与政治问题、美学基本理论问题及在对比中提炼本土理论课题。西马美学研究法在“译介复述———人头式评述———分析阐述———比较式论述”不同研究环节有不同选择 ,自觉的方法意识主要体现在后两个环节。在对西马美学学术转向的关注中 ,国内的美学研究也受其影响萌生自身理论研究的转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本文从音乐美和视觉美两方面概括了戏曲形式美的特征,分析了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指出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革新传统戏曲形式,将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世纪末的交锋中更多体现为理论核心语词的更新或意义转换,后实践美学并未突破实践美学的命题限定,直面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激烈的争论并未引发思维范式的重大变革。进入新世纪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理论争鸣向思维方式变革深化,对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的现代转型的思想吁求显示出双方在理论反省后自觉的思维转换与理论重建。借助辩证思维,以“理解—对话”的方式剖析总结现实美学问题,去除体系化所易产生的理论封闭性现象,是这场美学之争取得建设性成就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诞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 ,有不同的理论关注点 ,对马克思理论原典有不同的阐释方式 ,本文从理论比较的前提与基础、现实背景的疏离与理论焦点的互通、理论原典的遵循与美学学说的延伸等方面对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新世纪进行比较、对话的可能性作出辨析。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3月 3 0日 ,李衍柱教授新著《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 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乔征胜先生、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周均平院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钱中文、杜书瀛、汤学智、党圣元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程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一个跨时空、跨文化的复杂理论系统涵盖了诸多理论形态与思想文本.马恩经典理论文本是"马克思之后"诸多马克思主义文论言说所归依的原典,不同时代、民族、地域所提供的理论解读、重建的张力场,构成不同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干涉语境.从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个案分析看出,政治与美学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论元问题的历史形成,受各种现实语境及文本语境的限定,并随社会、时代文化变迁形成各具风貌的思想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0.
写人是叙事文学创作的核心,人物是叙事作家成就的标志。本文选取叙事文本中特殊人物类型———与其创作者性别相异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剖析叙事文本中异性人物的特殊审美品格,以期探索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心理世界的奥秘。补偿心理与情感显现作为叙事文本的重要人物,众多的与作家同性别者可被确定为作家的自传性人物或包含作家深刻的理性思考印记的人物,这一方面源于作家对于现实与人性深切的自我体验,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独特审美力与表现力的艺术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家大都是文学世界的“同性恋者”。但也有一些“异性恋”的文学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