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教学体系跟科学体系有关系、有区别。根据今古专书注释考据中的语法分析,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宜有旬读与层次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词搭配分析、旬式词序历史变化分析、语用和语境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袁本良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分析与朴实文风:一、传统经典语法著作的现代意义"新"分析;二、古汉语语法专题的另视角"新"分析;三、语料翔实,继承朴学传统;文风朴实,显现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私塾幼童接受的属对教学 ,是一种较严密的语法训练课 ,它对词语的类聚划分、组合关系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且在元代就出现了专门的属对教材《对类》。  相似文献   
4.
《日知录》有丰富的词汇、词义研究内容,如解说词源、词的历史发展、复合词构成理据、词义演变、词义分化、词的多义性、词的古义和僻义、复合词的偏义性、古籍正确释义等;这些对现代词汇学、词义学研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读《殷都学刊》1986年第3期姚汉铭同志《动词“名物化”问题新探》,很受启发,获益颇多。作者认为,应该在名词和动词的定义中,把“事”字逐出名词定义,添入到动词定义中去,并说所谓“名物化”实际是“事件化”,是动词自身固有的含义,从而否定了动词名物化的意义根据。甚有见地。但是,为了否定名物化,作者对名物化主张所凭借的两种语言现象说是“重谓式主谓词组”“重事式动宾词组”,这在笔者看来,值得商榷。文章说: 动词“名物化”主要发生在由“纯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两部分间加“的” 和由“纯动词”居动位的动宾词组倒位后在两者间加“的”这样的结构中。这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陈霞村教授的《古代汉语虚词类解》于1992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并专设古代汉语虚词课程的成果与总结,是近年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著作中甚具特色的一部。一是体例创新。我国古代汉语虚词分类讲解素有传统,如最早讲述虚词用法的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就分“发端”、“札句”、“送末”三类,清代一部代表性的虚词著作刘淇《助字辨略》分“断词”、“急辞”等三十类。但过去著作的分类不仅粗疏,缺乏科学标准,且分类未落实到条目。如《助字辨略》分类仅是于“自  相似文献   
7.
据汉魏晋注释书对名词句法语义的解析,说明古人对语法的动态性有所认识;文章的材料与分析是对作者《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一书中这个问题论述的补充;再次说明现代语法学理论建设,要重视继承古人的分析实践。  相似文献   
8.
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没有单句、复句之分。现在已有的几种划分法(成分划分法、高一层次法、复合命题法、共同成分有无法、谓读多少法、硬性规定法、主谓复杂说、界限不清无害说等)都分不清楚汉语单句、复句之别。  相似文献   
9.
“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兼论清人的文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文法”一词在清代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并且频繁的跟“句法”交替使用;清代学者用“文法”、“句法”所指相同。说明清代学者已明确的树立了句法观,并认识到句法结构的特征及古人造句的句式特点。说明建国前译Grammar为“文法”的术语,渊源于清代学者用的“文法”。说明汉语语法学界过去认识到清代学者的虚词研究成就,而对于清代学者的句法观及句法研究方面的成果注意和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0.
古代传注书中的名词、动词施受关系解释──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材料的整理与研究孙良明语句句法结构项中的名词、动词间可有种种语义关系,而最重要的当是施受关系,即名词是动词的施事还是受事。对于由名词、动词任主要结构成分的句子来说,这是理解句意的前提或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