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之一 ,就是通识教育的被忽视。由于文理分家的教学体制 ,致使文科学生忽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理科学生对人文科学知识更是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弊端和现状 ,我们必须积极推行通识教育 ,由此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使高校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走过了一个长期探索与曲折的道路:既从强调民族自决权、主张联邦制,到强调民族自治权,采取民族区域自治;从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从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形成,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订.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已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继续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结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性决策 ,研究西部大开发 ,应着重研究其切入点。即政策配套与运用 :国家政策要倾斜 ,地方政策要优惠 ,运用政策要得力 ;人才开发与使用 :人才开发要发现培养人才 ,吸引聚集人才 ,人才使用要建立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 ;资金筹融与效果 :拓宽聚集资本渠道 ,实现内筹外融、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它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它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和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主要政治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振兴民族经济的基本保证,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发展走向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潮时期.彼此误解与猜疑显升,导致两国间出现"经热政冷"的反常局势."经热"乃是中日30余年来经贸发展积累的业绩,理当继续发扬光大;"政冷"则可视为日本政局全面走向右倾保守化所反映出的必然产物的一个侧面,尤其小泉内阁一意孤行,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之后,推行走向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战略,实为导致日本现实政局演变的深层根源.现实的"经热政冷"局势,可视为21世纪中日关系发生转型而出现的一个过渡期,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与方式方法,双方彼此明智地采取"冷处理"而不是"热处理"的妥善举措,以谋求化解乃至解决此种反常事态.当前安倍晋三新内阁访华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明确表示要改善中日关系;对其侵略亚洲造成的巨大损害与痛苦深表反省.谨寄希望于双方以史为鉴,尽快地全面改善政治与经济关系,将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进一步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创建与维护21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成为激励我国各行各业加快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必然引起诸领域的深刻变化.然而,市场经济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正面效应包括:面向社会效应,结构改革效应和社会办学效应.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迟滞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其负面效应包括:“简单劳动”效应、“供血不足”效应“短期行为”效应和“前途渺茫”效应.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修,转变观念,为发展民族教育创造更多更有力的条件,通过民族教育的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推行这一政策或制度,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的国情:保障了各民族真正实现地位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宪凤 《北方论丛》2012,(4):113-117
战后中日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冰封期、暖春期和后冷战时期。具有中日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严重制约、双方关系伴随着徘徊和停滞逐步向前推进、日本政府的"政经分离"原则与两国间"政冷经热"现象三个明显特点。决定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主要有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和制约力量三类因素。它们最终决定今后的中日关系主要以良性发展模式向前推进,出现恶性倒退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当前新旧经济体制的交叉和转轨,腐败现象在中国又一次沉渣泛起,成为改革肌体上的“毒瘤”和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病灶.多层次主角度把握产生腐败现象的阶级的、思想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根源,对于寻求和制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剥削制度的遗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阶级根源,2、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3、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滞后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政治根源.4、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交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总之,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是多种因素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阶级的根源、思想的诱惑,又有制度的疏漏和工作的偏差.其根本原因,是划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矛盾和紊乱.目前党中央顺应党心民意,作出了近期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我们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决心,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在探化改革开放中,标本兼治,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治理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