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4年6月中旬,史学批评网、天涯网、往复论坛、学术批评网、新语丝等网站先后刊发或转载了署名史言所撰写的《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抄袭问题举隅》一文,指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卜宪群先生有抄袭之嫌,学界为之哗然。文章在网上网下引发了激烈讨论。7月初,文中指出的被抄袭的论著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先生发表声明,做出了回应。“不得抄袭”,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应秉持的底线。抄袭,是对学者最为严厉的指控,会直接影响其学术生命。因此,对这样的指控,学术界不能等闲视之,作为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召开的全所大会上,所党委书记刘荣军同志批评有些同志在没有搞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向媒体和网络发表意见,损害了历史所的声誉;这种行为不是真正的关心所务,等等.会后,我主动找到荣军同志.我首先问他是不是指我,他说他指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点名.我又问,我就卜宪群同志一事发表的意见中,有何不实之词?他举出我意见中的"暗箱操作"一语.  相似文献   
3.
唐朝府兵制有"火(十人)备六驮"的规定,以往学界一直认为"六驮"是指六匹马(驴或骡),传统文献中的"八驮"亦因此而被认为是八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十人买十驮马一匹"之语,使我们能对"六驮""八驮"的含义重新审读."六驮""八驮""十驮"指马驴骡的负重能力,"六驮马"是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六驮"的马,"八驮马""十驮马"依此类推."火备六驮"指一火十人共备能负载六驮重量的一匹马或一头驴、骡.《唐六典》"火备六驮之马"含义最为准确,其他传统文献因省"之"字而致后人误解.《武周天册万岁二年(696)第一第二团牒为供马驴食料事》(73TAM508:9),第一团是完整的,共计廿九匹头马驴;一团为六队、三十个火,正可证明确是火(十人)备一匹(头)马驴骡.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中旬,史学批评网、天涯网、往复论坛、学术批评网、新语丝等网站先后刊发或转载了署名史言所撰写的<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抄袭问题举隅>一文,指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卜宪群先生有抄袭之嫌,学界为之哗然.文章在网上网下引发了激烈讨论.7月初,文中指出的被抄袭的论著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先生发表声明,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5.
孟彦弘 《学术月刊》2023,(9):170-182
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M12出土的三卷汉律简册及其目录,最终证明了汉律不存在所谓“二级分类”。第一卷与另两卷“旁律”、睡虎地77号西汉墓的V卷与W卷“旁律”以及益阳兔子山遗址J7木牍律名所反映出的分类,不具有国家立法分类的意义,只是从事司法实务者为存放、寻检律令等便利所作的标识和区分;律学家在此基础之上,又概括出了所谓“罪名之制”“刑律”“事律”等。汉律多以“条”的形式颁行,以“篇”为法定的基本单位进行组织、编联、收存和流布,且有相当的稳定性。汉律并无固定、封闭、完整的类似后代唐律那样的结构,无论是律篇还是律条,都可以随时增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