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存在着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遵守社会公德现象的基本现状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除了要重视教师和家庭的作用,还要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孟文静 《理论界》2008,(7):88-89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理性经济人”思想,西方经济学由此出发,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在亚当·斯密之前已有不少哲学家提出关于人的自私本性的观点。本文试从霍布斯、洛克、休谟的思想出发来探讨“经济人”产生的人性观背景。  相似文献   
3.
孟文静 《理论界》2007,(10):196-197,179
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提出矛盾律思想,即“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并认为这个原理是最确实的原理,是无可争辩、不证自明的。矛盾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基本成形。违反矛盾律将犯矛盾两可的错误,引起思维混乱,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分析人们误认矛盾两可的原因。亚氏首创矛盾律思想在西方逻辑史上做出伟大贡献,但他的思想也有其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混同了逻辑矛盾与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意识形态没有终结.网络技术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层次,社会功能也不同.网络技术已经构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我国需要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加强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为此,就要认识网络对意识形态带来的特点(公众性、互动性、主体性、社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重视社会心理分析.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存在着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遵守社会公德现象的基本现状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除了要重视教师和家庭的作用,还要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孟文静 《理论界》2009,(9):101-102
宗教改革运动改变了经院哲学敌视货币财富的观念,认为勤勉工作正是对上帝信仰的确证.节制理性的禁欲主义生活与对谋利行为的赞许与解放相结合,推动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