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孟晖 《兰州学刊》2009,(8):189-192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三部书是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代表性作品,真实反映了传主的人生历程及思想发展过程,折射出了独特的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个性。文章拟通过对这三部自传性作品的分析,来探讨传记写作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流派,新月派诗歌呈现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独具特色的"诗情":诗人追求文学艺术自身的"纯正"或"尊严",强调文艺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主张诗是抒情的、美的艺术,不赞成感情的直接流露;作品显示出舒缓、从容的格调,实质上表现了对于个人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自信。新月派的"诗情"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地方播音员、主持人和传媒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样本的统计和分析,归纳其中常见语音问题和口语表达缺欠,进而对新媒体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朱文华  孟晖 《晋阳学刊》2007,(4):112-115
胡适在《镜花缘的引论》等著作中提出过许多有关妇女解放、妇女教育等社会问题的重要观点,并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加以倡导。胡适妇女观的实质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格、建立健全的社会,这显然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推动了"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今天看来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的儿母在去声和非去声条件下存在读音分歧。从儿母读音分歧给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带来的问题出发,对儿母在普通话群体中的读音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儿母"类"和"值"的规范问题,有利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测试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晖 《理论界》2008,(2):149-150
戴望舒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天才诗人、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对戴望舒“诗情”的特点和其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戴望舒对诗歌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其自由主义立场。他的创作实践从注重诗的音韵、转向对“诗情”的不懈追求,作品含蓄内敛,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新生代小说家樱庭一树代表作——第138届直木奖获奖作品《我的男人》,其中描述了一段被传统世俗观念所禁断的养父女之间的不伦爱情,诉说了深陷情爱,奋不顾身,无从解脱,而又必须面对现实,挣脱束缚,寻找真实幸福的无奈。本文从分析作品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方面着手,深入探究这段极为扭曲的极端的情爱故事,品读一段禁忌般的振聋发聩的另类情感。  相似文献   
8.
孟晖 《理论界》2009,(5):144-145
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深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也从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从小生长在湘西边地,其作品充分展现了地方民族风情,可谓新文学家学习民间文学的典型个案,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每个文化传统都会有其特别迷恋的细节。比如,让床帐之中充满花的香气,这样一件似乎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小事,在多个世纪当中,却激发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兴趣和灵感。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床帐”一节,第一强调的就是“床令生花”,并且解释如此做法的妙处:“白昼闻花,其香仅在口鼻;黄昏嗅味,其味直入梦魂。”人在沉睡状态仍然被花香萦绕,在古代的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珍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