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城处于我区边远地区,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别说与内地,甚至与新疆发达地区图书馆相比都非常落后,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造成对图书馆的投入相对滞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人员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紧迫的任务,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不失为一条省钱省时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孟英 《唐都学刊》2004,20(4):131-134
孙中山是 2 0世纪站在中国时代前列的一位民族伟人 ,他终结了中国的封建专制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大门 ;他倡行“三民主义”主张 ,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轨迹,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本文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出发,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提出了四点认识:(一)土长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二)新文化运动的波折是中国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三)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使其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四)五四运动及其同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所开设的课程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为重要且非常实用的课程,也是学科整合所必须的一门基础型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通过90年的不懈奋斗,在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28年,推开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藩篱;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30多年,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纪元。三次历史性跨越的递进叠加作用,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奇迹般地发展,引起了不少国家和学者的关注,被称为亚洲的“四条小龙”。《外国贸易与投资》(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Economic Growth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Asian Cowitries,1985年版)一书,进一步揭开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奥秘。全书分五个部分。前四部分分述了外国贸易与投资在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孟英 《源流》2010,(21)
一1939年初,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决定:开辟一条从广东省大埔县通往福建省平和县至闽南的交通线。2月,党组织分配刘旭担任这条路线的地下交通员。从此,刘旭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地下交通工作。开始时,刘旭以教师作掩护,继而以经商做掩护,来往于大埔和闽南之间。送往闽南的信件都是二公收,带回的信件都写的是二哥、大哥收。南委事件发生后,他才知道二公就是闽南党的负责人何浚,二哥、大哥是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同志的代号。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文化建设的两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将二者作一比较和对照,对于我们全面回顾梳理和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彰显的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深刻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积极探寻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协调和处理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