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理解尼采早年文化理想及其内在矛盾是理解尼采早年思想与写作,尤其是理解尼采1876年思想转变的关键.尼采早年的文化理想是建设一种与现代文化完全异质的新型文化--艺术文化与悲剧文化.献身理想与强烈的自我意识,非理性的审美主义与理性的求知精神的对立,是尼采早年文化理想中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尼采逐渐抛弃了早年的文化理想,远离了叔本华与瓦格纳,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舞蹈开启了中国传统舞蹈追求现代性的新征程,它坚持平民化立场,以服务现实为圭臬,将思想启蒙与革命取向有机结合,多元吸纳、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舞蹈技艺,呈现出与中国传统舞蹈风格迥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其启蒙性、现代性、革命性、教育性开创了中国舞蹈文化的新风尚,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乡村文化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乡村建设成独立于现代社会的"飞地"。从反思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性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它与乡村文化之间并非决然对立,在文化现代性框架中,乡村文化可以实现其性质与功能的转换。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基本路径就是重塑乡村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对文化认同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三大思雏误区:一是主张以复兴传统文化来重建文化认同,二是将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相对立,三是将文化认同与全球化相对立.文章指出,文化与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代人绝不可能以古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复兴传统文化缺乏现实基础,更不可能以此重建文化认同;理性地权衡历史与现实,只能立足于新文化传统,创造出既有民族"自性",又有全人类"共性"的新文化,才能建构起真正的文化认同;在重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地、批判地对待现代性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形象在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扩张,形象概念由一个诗学范畴进入到社会学、审美文化学领域,成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与审美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审美文化形象实质上是一个消费符号.这个符号的所指被无限地延宕,只有空洞的能指在游戏;它不再是对现实生活的表征,不再是人们有限的实际生活空间向无限审美空间的拓展,而是直接替代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空间.这种形象只能瞬间震撼接受者的感官,使接受主体丧失现实感,失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成为权力控制与奴役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与同时代思想家相比,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首要特征是具有系统性.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技艺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来自经年累月身体实践的专门知识;二是将"技"与"道"相提并论,认为"道进于技""技兼于道",二者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三是身怀绝技的人对"道"是有自觉性的,可以"技中见道"以"道"观"技".庄子对技艺与工匠的认知,触及了工匠精神的内核,即理想型的工匠必须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艺本身,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独立精神,进而保全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成为精神自足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表征与事物、符号、意义等哲学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表征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诗学、文化学等学科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表征的本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了."表征的概念已经在文化研究中占据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地位"[1](P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