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就纳税人满意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专家打分法,利用yaahp0.4.0软件,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我们以该评价体系为依据展开实际调查,采集数据,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的具有全面性和合理性,以及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在保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在当前阶段,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一系列困境,表现在思政工作者理论素养、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载体支撑及文化环境等层面。为此,高校应充分研究各类阻碍出现的原因,从多角度入手提升思政工作者理论素养,引领理论研究正确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信息技术创新研究载体、拓展研究范围,优化校内外文化环境,全方位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社保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费改税"问题.基于之前所做的研究,文章运用已经建立的社会保障税运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以及北京市的社会保障税开征环境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认为在现阶段的环境下应该尽快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社会保障税运行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社保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费改税"问题.为了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做出评价,课题组利用AHP法进行社会保障税可行性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全面、准确评估社保税开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据人”作为人类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身份被确认,公民所具有的数字化人格利益也逐渐拓展生成了数据人格权。网络平台对数据人格权尊重义务的正当性,源自于其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要求、作为“信息守门人”的职责所在和作为私权力主体的社会地位要求。网络平台在采集具有人格利益数据过程中的过度索权、对具有人格利益数据的不当使用与管理,以及放任第三人侵犯公民数据人格利益等属于典型的违反平台数据人格权尊重义务行为。为强化并具体落实网络平台对数据人格权的尊重义务,宜将该义务二分为抑制型义务与防御型义务,前者强调网络平台自身不得侵犯公民的数据人格权,后者要求网络平台为公民数据人格权的实现提供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提到特情引诱,人们往往想到“警察圈套”或“警察陷阱”。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特情侦查的概念和认定特情引诱的条件,以及当立、破案报告、抓获经过、情况说明相矛盾或特情人员的证言与被告人供述相矛盾等情况下的认证,一直以来是令承办法官感到困惑和难以决断的问题。本文就特情侦查的概念、特情引诱的条件以及在涉案证据相互矛盾时如何认证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综合考虑对被告人科以恰当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吉鹏  宋凡 《殷都学刊》2013,34(2):64-66
鲁迅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从性心理视角阐释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人物形象,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愉悦和体会.《补天》中女娲健美性感,精力旺盛,欲求不满,移向创造与救世.《奔月》中嫦娥奔月并非由于“同甘不能共苦”,而是因为“寂寞”;后羿深爱并娇宠嫦娥,适得其反,在大爱大憎中走向英雄末路.鲁迅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其小说的性心理运用,揭示了人的“灵魂的深”.  相似文献   
8.
从性心理视角阐释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愉悦和体会.《阿Q正传》中阿Q向吴妈求爱,合乎情理;吴妈性压抑,几近麻木.《祝福》中祥林嫂被贺老六婚内强暴,而后和谐;柳妈有变态的窥私癖.《肥皂》和《高老夫子》中,四铭和高尔础并非“男盗女娼”,他们只不过是意淫.《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不仅是由于经济拮据或子君平庸、涓生自私,这同男女的性心理差异有关.鲁迅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其小说的性心理运用,揭示了人的“灵魂的深”.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小说中,其作品主人公往往由于情感的创伤,导致他们不得不将爱抚转为复仇,并由此构成其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内涵。《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复仇并非完全源于社会习俗的压迫,更多是来自少年时期亲情的抚爱被剥夺的创伤性经验,这使他企图通过自戕的方式,在对自我、对社会的报复中解除内心的压抑;《奔月》中后羿的复仇并非完全来自爱妻的离弃、学生的背叛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更多是源于对娇妻的爱抚而产生的性爱的压抑,他的症候在对爱妻的复仇中才得以彻底解除;《铸剑》中的宴之敖的复仇更多是由于在对世人的爱抚中产生了太多的绝望,而后转为大憎,并最终通过复仇来宣泄他对世界的绝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