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理论和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导致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首次写人“生态文明”。这证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重新认识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 ,随着高等教育重大变革 ,植根于高等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内涵、发展特点也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为 :大学校园中的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突出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发展将在大学中进一步贯彻 ;校园文化在走向社会和引导社会发展上的统一 ;为社会提供服务将成为大学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多层次、多格局的个性化校园文化日趋突显 ;高校校园文化将由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舆论监督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旭 《理论界》2008,(4):34-35
本论文从分析社会舆论与民主监督的关系出发,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着一个有效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内涵、特点及功能,分析了社会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是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在高校教学、管理、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集合文化。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重塑学校个性的基础 ,是对外展现学校形象的窗口 ,是一个大学的特色和灵魂 ,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的考察 ,从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承担的文化使命出发 ,深入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赖以成长和发展的深层动力 ,强调了大学使命对于营造高校校园文化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抽样调查方式对2005~2008级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大学生价值取向专项调查研究,按照专业、生源、性别等分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自我个性、人际交往、消费、爱情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提出学习方面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在自我个性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和技巧,在消费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爱情方面引导学生严肃地对待爱情婚姻。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学校长期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综合文化。其具有鲜明的特征:学术自由、文化创新和真理为上;其性质表现为鲜明的教育性、文化的多元性、主动的开放性、观念的超前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形势与政策教育 ,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把握本课程的特点 ,即 :层次高 ,领域宽 ,实践性强 ,教学时数少 ,要求高 ,难度大。因此 ,提高本课教师的理论素质是核心 ,专题讲座体现精辟和有效是关键 ,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吸引力是手段 ,激发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及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俄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之一,目前,中俄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俄罗斯是中国和平崛起时代的重要战略伙伴。其主要表现为:中俄关系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能源和安全因素、国际多边因素,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对欧亚和世界的和平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友好睦邻关系将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生产力理论中,没有自然力的一席之地,从而带来了生产力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全面论述了自然力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的科学命题。马克思的这一科学命题对于人们今天深化生产力的理论研究,推动生产力的现实发展,以及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