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的农业改革是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重点。朝鲜政府对农业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粮食产购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对朝鲜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宫玉涛 《兰州学刊》2006,4(12):34-35,17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最高领导人,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学说,不仅为苏联共产党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合法性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党的领导最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一把手"监督制约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倡导选举制、任期制和罢免制,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建设和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一把手"监督制约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的实际,我国应在反腐倡廉教育、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权力运行、群众力量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制约"一把手"。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探索的结果,是基于自身国情、坚持走自己道路的伟大创造。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开创了现代化的新范式,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在人类社会现代化探索史上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将创造新的“中国奇迹”,也将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探索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朝鲜经济改革的促动因素:历史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玉涛 《学术交流》2007,(11):118-12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朝鲜开始了经济改革①的历程。其改革的进程受内外影响所限,时断时续。但毫无疑问,朝鲜政府一直在缓慢地推进经济改革。促动朝鲜政府持续推行经济改革的因素中,既有历史因素,即金日成的"解冻式"探索打开了朝鲜封闭经济的缺口;也有国内因素,即严峻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朝鲜经济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还有国际因素,即国际社会的诱导和压迫是促使朝鲜经济改革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因素的结合推动着朝鲜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农村的政治发展也开始起步,并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中国农村政治发展有自己的特殊历程和特点,当然也存在不少阻碍因素,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长远看其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缅甸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冲突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缅甸政府和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缅甸国内的民族冲突有所缓解。但近年来,缅甸国内的民族冲突又有所加剧,在部分区域较为激烈,这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复杂原因。缅甸国内的民族冲突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构成了多方面且较为严重的威胁,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西南方位的实施效果也将产生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