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与人的感性生存——试论席勒的“游戏说”尤战生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的概念,可以说,游戏概念是席勒美育理论的核心,也是支撑他的美学体系的中心支柱。抽离了游戏概念,不论他的美育理论、艺术理论、崇高论都将坍塌。因此,“游戏说”是席勒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布鲁姆"影响即误读"的观点来看,现代中国关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学界不断误读西方美学的历史.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误解、误评和误构.文章依次分析了这三种误读方式各自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中国未来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发展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克服对西方美学的误解,努力减少对西方美学的非学术性误评和惟我独尊式的学术性误评,并在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追求一种既具现代性又富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误构.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艺学迄今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产生既是比较文学理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文艺学走向比较研究的结果。在不长的发展历程中,比较文艺学已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在西方学界,比较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基本局限于欧美文化圈内部。中国学者则主张打破东西方文化的界限,谋求中西文艺理论、乃至东西方文艺理论之间的对话。比较文艺学有助于探寻不同文论体系之间的一致性和可沟通性,也有助于彰显不同文论体系的各自特色,因而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比较文艺学将不断拓展研究视域,逐渐走向世界范围内各种文论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对话,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将更加完善和成熟。它在未来的文化交流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文艺学研究是文艺理论界长久以来纷争不休的话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文艺理论界出现的方法论研究热潮中,自然科学方法在文艺研究中的运用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次方法论的尝试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忽视文艺研究的价值性、历史性,对自然科学方法在文艺研究中的适用范围和作用地位认识不清等弊病。着眼未来的文艺学建设,其成败得失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观念:大众文化非文化,大众文化反大众。该学派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以追求市场价值为最终目标,突出的商品性使其丧失了文化艺术应有的超越性与精神价值;利益驱动下的竞相模仿和复制技术的运用也使其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独创与个性。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成为欺骗大众、固化社会的工具;它不仅控制大众的精神意识,而且还操纵大众的深层心理。可见,大众文化既不具有文化性,也不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6.
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接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最初了解、90年代前期的直接挪用、90年代后期的质疑反思和新世纪以来的冷静研究四个阶段.但迄今为止,对其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解:把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片面理解为审美主义批评;把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简单地定性为文化决定论;过度夸大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化经验之间的错位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后启蒙与文化批判理论的危机——兼论批评合法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评大众文化的诸种理论当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锋芒最为尖锐,影响最为深广.法兰克福学派在缺乏文本研究的情况下,依据哲学推演的方法,对大众文化作出了独断式的过度批评.因而,其理论早已暗藏危机.当今西方社会已经步入后启蒙时代,我国社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启蒙特征.在后启蒙的社会状况与理论话语的挑战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现代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危机、"被动受众"观的危机和批评家作为文化"立法者"的身份危机.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为避免合法性危机,必须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范式,谋求哲学批判与文本阐释的结合,树立文化多元主义观念,走向批评的个人化.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 ,大众文化已经沦为社会统治的帮凶 ,成为心理控制的工具。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手段主要有 :鼓励大众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自我人格的典范———超我 ,使大众自觉地遵从社会规则和秩序 ;通过对大众虚假需求的受控制的满足以弱化其爱欲力量 ,从而达到削弱其反抗力量的目的 ;借助于陈规和模式的不断重复来加强控制的力量 ,固化其控制的效果。大众文化通过这些手段达到的控制结果就是 :造成了在心理上处于幼儿状态的个体 ,并进而导致了易于社会统治的“大众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战生 《文史哲》2003,(1):167-168
20 0 2年 8月 2 2日至 2 6日 ,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青岛市教育局、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举行。与会代表以“审美与艺术教育”为中心 ,各抒己见 ,展开热烈讨论。一、科技理性主宰的时代实施美育的重大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在当今世界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审美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曾繁仁指出 ,放眼未来 ,人类面对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物质生活的富裕与人的生存状态非美化产生悖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美育作为…  相似文献   
10.
对方法的关注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反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在美学中的运用,强调美学真理的独特性,宏扬美学的人文性;他同样对西方传统解释学作了深入检讨,反对把解释学当作一种方法,而注重解释学在彰显存在的真理方面的意义.伽达默尔在探讨方法与美学研究关系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