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不仅要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的地位,而且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切实实现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出发,关于人的尊严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对人的尊严的理解和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立场并不是根本对立的,都包含人文主义的预设,都是以传统等级制度为社会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观念既包含传统价值基础,又以现代理性作为认识基础,它是科技进步、经济独立、公民权利确立、人权运动勃兴等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健全的结果。而"反思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观念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普世主义情结"提出了重大挑战,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理性基础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价值基础和文化根基进行了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知识论研究处于显学的地位,这似乎构成了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与此相对照,在中国哲学传统中,虽然不乏知识论研究的“火花”,但始终未成“燎原之势”。在某种意义上,对待知识论研究的态度不同,就成了中西两种哲学传统乃至两种文化传统的重要分水岭。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以何种方式建构中国知识论研究的当代形态,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胡军教授的新著《知识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创新。一、明确了中国知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知识论》前言中,通过引证亚里士多德在《形…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说的放大和提升,风险观念语境下科技伦理观不仅从价值层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异化",而且揭示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诸多现实矛盾.这些矛盾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映射出入与社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既有赖于反思传统科技伦理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伦理关系,更有赖于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观.尽管风险观念呈现出以"批判性"见长的理论特征,但其"建设性"的维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具体地说,风险观念语境下的科技伦理观,试图把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批判与后现代伦理诉求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全球性发展责任伦理、"向社会开放"的科技伦理和科技责任伦理.这对于化解科技风险危机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伦理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只有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可能切实解决科技风险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越现代性,既折射出现代化进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只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超越现代性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些新型关系的"泛文化性"和"无根基性"决定了它们只不过是现代性局限的单纯反向放大或矜持外推的结果,因而其对现代性的超越是否具有历史现实性,同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确定了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内容,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一种中心地位。”①不知有多少现代西方哲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家们甚至把20世纪哲学这一新的特征称为“语言的转向”(theLinsuisticTurn),以把它与哲学史上发生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在哲学上,语言灰姑娘式童话般地取得重要地位,又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对“语言的转向”进行哲学反思。所谓“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罗蒂把它概括为.“要求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8.
崔伟奇 《学术研究》2006,3(2):29-34
作为人类文明的主导性问题,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其历史意义与时代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突出了这一问题在整个文化变迁中的意义,特别是突出了价值、信仰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通识教育”可以给予我们以诸多启示。“通识教育”既有助于深化对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切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向人们昭示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社会。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现代科学技术不再是经济发展中若隐若现的因素,而是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因此,从哲学高度确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科技观,是理解知识经济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