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振兴中华,把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一切爰国的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立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到他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辛探索,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力自身的革命中,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对象在生产中仅仅处于被加工的被动状态,对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关系甚微。如果说这种看法在以往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认识则显得远远落后于实际,未免低估了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劳动对象时,把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5页),即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如矿藏、原始森林、未开垦的处女地等等;另一类是“已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 (同上书,第206页),即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农业中的种子,织布用的棉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等,在生产中泛称为原料、材料。 大家知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由此形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块块经济”的形成,各地区之间以争夺原材料为特征的各种“资源大战”频频出现,究竟根源何在?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观念”、“地方经济行为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地方经济利益有关,而更为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即地区产业同构化。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停留在调整地方利益是无济于事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高度化。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以及“八五”计划的一个重要课题,逐步实现产业高度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西方国家强加给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封锁,一度造成闭关锁国。对此,有些人往往不作历史分析,认为是由于毛泽东自觉不自觉地实行了一套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这是不公正的。在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中,关于对外开放经济交往的思想是始终一贯的。从远在革命战争年代的30年代中期始,直到70年代中期逝世为止,他历来主张与外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平等的,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换,主张对“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即使到他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在对外关系方面,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目前还处在初创阶段.建设好这门学科,对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帮助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了解我们党和人民正在进行的有世界意义的伟大事业,以及时代赋予青年一代在这一事业中的崇高责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预计,对这门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也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内容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若干本这类教材,有的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有的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多的是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这些教材的出版,对  相似文献   
7.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过去经济体制在管理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等弊病,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采用了部分市场调节等措施,对于搞活经济起了积极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有的同志却以经济体制在管理上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的弊病为由,主张取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代之以集体所有制的所谓社会所有制或企业所有制。对此种主张实不敢苟同,我们认为,国营经济不能取消,改革的方向只应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管理形式进行改进和补充,克服弊病,发挥长处,使之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入的历史进程,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可回避地推到了我们面前。十多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新意迭起,几经争论,几经反复,现在终于取得了共识。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之中,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大进展,是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我们党把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