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效春曾说,经营管理是商业地产的瓶颈,只有突破经营管理瓶颈,商业地产才能满盘皆活.商业地产投资者最怕的就是经营不好、投资泡汤,要想让投资者进入商业地产,须使投资者对回报有充分的信心.也许正是怀着对投资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探索商业地产经营管理奥秘的极大兴趣,近两年,张效春脚踏实地,躬身于商业地产经营管理,成功地担当起了商业地产运营商的角色.他带领他的经营团队,先后成功运作了成都双楠置信广场、置信逸都城、金沙商业广场、芙蓉古城、叠翠城、绵阳芙蓉汉城、自贡龙都新生活广场等十余个项目,共计40余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创下了经营项目无一失败、个个成功的佳绩,被誉为"商业地产经营管理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新闻认识论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数字新闻”做出符合逻辑和经验的定义。文章认为,从“数字性”出发形成的数字新闻认识论同时在三个方面挑战传统新闻认识论:新闻实践主体不再以人为绝对中心;新闻产品与叙事的边界模糊化;新闻的社会效应脱离“合理性假设”。据此,文章将数字新闻定义为“由数字媒体生态所培育的,旨在对社会现实进行再现、建构和介入的信息关系网络”。基于此,未来的新闻学研究或将以“关系”和“互动”为基本分析单元,探索适用于新闻生态分析的混合方法,并持续关注各种类型的另类媒体与新闻运动;未来的新闻教育则将实现从职业教育到素养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四川辉煌企业集团公司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遇上成都市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这场及时春雨的.在深刻理解了"东调"对企业、对社会的意义后,辉煌集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搬迁改造,异地建厂.在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竭诚帮助下,公司快速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天的辉煌集团已是业绩斐然,成为闻名遐迩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4.
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原国营新兴仪器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为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我国无线电遥控遥测等高科技国防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在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委、成都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均有四川天邑集团的名字。除此之外,天邑集团还被列入四川省34户重点民营企业、成都市56家重点优势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成都市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旺食品有限公司是先租用后购买原成都罐头食品厂部分土地发展起来的冷冻饮品、速冻食品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以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同时引入一部分外资,由私营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通过"东调"带来的机遇以及外资的引入,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上获得双重突破,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范式蕴涵着哲学运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体现着哲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反思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创新,合理对待学科与学术、问题与意识、规范与自由、文本与精髓、心性与治学的关系,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成都成量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在实施搬迁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债务重组和资产置换,不但卸掉了巨额的债务包袱,也解决了职工身份转变和安置  相似文献   
9.
资源节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能降耗是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全国节能减排轰轰烈烈的大背景下,记者就四川的节能降耗问题专访了四川省经委环资处处长刘渝梅.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对联的联语专著哪一部是最早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清人梁章鉅的《楹联丛活》。“古今诗词丛话,刊行于世者最夥,独联话则除梁章鉅《楹联丛话》外,不概见。”(陈方镛:《楹联新话》)这种意见很有代表性。然而,它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联语专著。仅在《楹联丛话》中,梁章鉅本人就引用过两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