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的开放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既凸显了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同时也对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提出更多诉求。对此,应认真研究社会日常生活的发展变化,审慎思考日常生活领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各种诉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回应和自身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同信仰、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渗透等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人成其才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它对个体成才起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由家庭环境的若干特点所决定的。探讨家庭环境对成才的影响,有助于子女成才和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1、家庭血缘关系对子女成才具有遗传影响。所谓“血缘关系”,就是由婚姻、生育而产生的一种家庭关系。如父母对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其他亲属关系——姑表、姨表、舅表、叔伯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对子女成才有着重要的遗传影响。人通过遗传,可以将亲代的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对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可能的。我们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五个方面将这种可能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5.
文化自信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后的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多元特征日趋明显。在多元文化境遇下,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增强自我价值主导性;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精神生活归属感;批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精神生活内涵;增强文化甄别能力和消费能力,提升精神生活主体价值等可能路径,才能使人走出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困境,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不断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是回流农民工在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和发挥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从多案例实证分析来看,多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深度参与不足,其主体性表达缺失,尚存重构空间,应然样态与实然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缺失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遮蔽、主体意愿式微、主体能力逊色、主体价值欠缺,直接反映其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缺场。遵循“外部激发—内部重塑”的逻辑,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个体发展条件,可以系统性地激发和促进回流农民工主体性的有效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更大的助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资本、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是当代社会推动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三大实践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交汇作用下,这些支撑力量与人的关系方式发生了变异,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陷入物化、异化和空虚化处境。但处境的危险性同时也蕴含着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和超越的可能性。当代人只有选择创造性的生存方式、坚持全面性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物与人、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进而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自觉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常用的重要方法。但是,灌输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对灌输论带来强烈冲击、开放多元的思想观念对灌输内容的多样性需求增强、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对灌输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带来严峻挑战。接受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在于方法论的启示,从以往的重施教者、轻受教者转变到将受教者纳入到主体的范围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由传统的单纯灌输向灌输与接受的互动转换,凸显受教者的重要作用,将教育教学过程视为教育者传授、受教者接受的双向互动过程,共同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小琴 《学术交流》2005,3(12):160-164
提高生活质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活质量,它表示的是精神生活满足个人精神需要的客观程度以及个人对这种满足状况的主观感受。因此,衡量精神生活质量,需要以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相对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简明实用的原则为指导,采取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需求、精神发展程度和精神感受作为衡量指标。在衡量时,需要密切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指标使用中的权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德邻书记在重庆市第一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讲:“人才资源是重庆的第一资源。”重庆要发展,要实现江总书记讲的“重庆要后来居上”,人才问题是关键。女性人才作为重庆市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是重庆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试对女性人才开发与重庆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发挥好女性人才在重庆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