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归纳--演绎的发现模式就被亚里士多德提出来,但20世纪的正统科学哲学界一般否认或不关注科学发现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是一个虚实相间的问题,探讨课程建设必须从价值和事实两个维度展开才具有可行性。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文精神正在逐渐成为课程建设主流的价值遵循。权力的介入势必造成课程建设在事实层面与价值取向的不相吻合,谋求课程权力共同体的建立,是新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在权力合理作用的范围内体现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综观古今中外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即“塑造”观、“生长”观和“成长”观。“成长”观是以人的健康成长为首要目的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目的观,其关照点主要是以学生(不排除教育者获益)各方面的成长和收益为指标,其判断标准即是每个具体的学生是否获得了健康成长。成长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与塑造观与进步主义的生长目的观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人格可以通过教育而达成 ,这样的教育应立足于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两大阵地 ,在社会—文化坐标中展开 ,它必定是一种探索 ,能够“化理论为德性” ,帮助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产业化把当代中国大学推入了社会发展的中心,同时也将它抛入了文化悖论的中心。经济功能的加强与扩张日益威胁着大学的本质功能。如何为大学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如何协调大学理想与现实需要的矛盾冲突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文章主张大学应该始终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作为自己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任务,既要保持其独立的学术品性,又要坚持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长期的生活实践,各个民族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创造力都为我们这个56个民族的大国注入了 新的活力,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孔子将乐舞当作完善人格的自修教育,认为舞蹈可以使人的心情和道德都得到升华.但是如今中小学生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利用中小学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民间民族舞蹈的文化蕴含.本文主要就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中传承民间民族舞蹈,使民族民间舞蹈一辈辈地传承下去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及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伦理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而深远的意义。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