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2.
韦伯在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中,探讨了非西方宗教当中所隐含的失范思想。韦伯在对东方印度教的阐述中,将失范视为终极道德标准的总体缺失,并强调了失范在跨文化背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失范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建构了一种失范的理想类型。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中既强调了某些非西方宗教教义里失范的可能性,同时也通过东西方宗教的比较,阐明了西方失范概念的特性,即西方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的总体缺失的困难性。韦伯的失范思想是对当代失范理论范畴的拓展,打开了我们理解失范的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二代"市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二代”市民化主、客观条件的描述,认为“农二代”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但“农二代”在市民化道路上还存在着种种客观障碍。事实上,“农二代”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结合“农二代”的主观意愿,提出了一些制度创新与政策改革的相关对策,以拆除阻碍其市民化的篱栅,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的救灾动员实践表明,灾害救助社会动员的内容与手段、强度与效果。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们期望的灾害救助社会动员模式是:由行政动员机制向社会自身的动员机制转变,政府、民间组织、个体公民通过制度化的社会动员机制和参与平台,实现面对自然灾害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宜宾市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宣传不到位、方案和体制不健全、网络不完善等问题。要把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要广泛动员,总体规划,优化资源,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主要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克服学习障碍,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在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