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权     
孙权承继父兄之业,年未弱冠而有江南,封王称帝,为政50余年。他善于用人,尤多御将之能。善谋大局,两手对山越,能屈能伸对曹魏,最终以武力把刘备赶出荆州。善于施恩,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善于用威,不用鲠臣为相,不置长久性军帅,地方上实行军事统制制度。立法严峻,刑辟重切。拓疆土,开发经济,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晚年,政有多失。两次试图整顿吏治,皆因所用非人而失败。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季,资产阶級右派分子向党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在高等学校中,他們大叫“外行不能領导內行”,“党委不懂教育”,“不懂科学”,“不懂得知识分子的特点”。提出“教授治校”来代替共产党的領导。右派分子这类无恥谰言,曾一度迷惑了不少具有資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人。反右斗爭揭穿了右派分子的反动阴謀,击退和孤立了右派分子,使許多人辨明了大是大非,对于党的領导有了进一步的認識。然而,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数,对党能否把高等学校办好,开始还是抱着“等着瞧”的态度。 終过一年來的整风运动,現在党的領导的紅旗,已在高等学校中鮮明地树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操思想的主旨可用“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一语概括之。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学术界以往将曹操视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片面之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诸雄争立,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善致人才、善用人才者。曹操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对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更为深刻。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是曹操获得重大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靠什么得天下?曹操与袁绍起兵讨董卓时,有过一次对话,袁绍问:“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道:“足下意以为何如?”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寥寥数语,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和战争观。袁绍如愿以偿,占有冀州,为冀州牧,兼有冀、青、幽、并之地,地不可谓不广,亦不可谓不固,但刚愎自用,不善网罗人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基于“帝蜀寇魏”的指导思想 ,从“尊刘抑曹”出发 ,着力于刻画曹操的奸诈一面 ,不切实际地褒扬刘备的作为 ,隐其诡诈之行 ,并且有形或无形地给刘备以极大同情、给曹操以极大鄙视 ,使之最终形成忠与奸、美与丑、好与坏的尖锐对比 ,成功地完成了两个人物的艺术创造 ,从而所达到了它的社会和艺术效果。这不是历史上的真正的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形象是在文艺创作中逐渐演绎 ,并由《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著作最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关羽败死麦城后,蜀吴之间不可避免将有一场复仇与反复仇的战争。吴国君臣,头脑清醒,战略调整得当,上下同心,协力备战。蜀国被浮躁的复仇情绪支配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两面示兵,军未熟练,将无英才,指挥失当,犯有战略和战术性错误。因此,战争的结局必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建安九年,曹操控制河北之后,发出抑兼并令,着力抑制豪强廉并土地,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改革推广新的税制,以租调制代替两汉时期的租赋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根基,经济凋敝,土地荒芜,人民锐减,满目疮痍。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地区虽然尚未出现“瓦解流离”的情况,但形势也相当严重。他数次用兵,都因粮绝食尽而罢;他在收复兖州时,没有东西吃了,程昱“略其本县(时昱为寿张令),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①;他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新郑长杨沛“乃皆进乾椹,太祖…  相似文献   
9.
张作耀 《东岳论丛》2000,21(3):65-70
东汉末年,身透乱世的曹操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迅速崛起。他运用以军谋政、以政制军的谋略,军政相互为用而谋取实权,逐步铲除群雄,控制东汉王朝。进而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把持朝政,封公建国,设天子旌旗而不为天子。曹操建立了自己的集权统治而为什么没有篡汉自立?其原因在于:1.他认为轻易废立,为天下大不祥之事。2.世受汉恩,使他不敢轻言废立。3.曹操以扶汉而不篡汉倡言天下,自食其言,多有不便。4.控制汉室,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凌驾于刘备、孙权之上而无降低自己地位之虞,同时也否定了刘备、孙权割据政权的合法性。当然,如果条件成熟,曹操还是会篡汉自立的,只不过天不假年而已。曹操死后数月,其子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正在撰写的《曹操评传》中的一节。作者认为,过去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强调得太过分了。事实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积极历史作用和破坏性及历史副作用都是极大的。战争的发动者和战争的结束者,都代表着一种历史的必然。基于此,对曹操镇压农民起义也不直笼统地论说是非,而应作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