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学衡派是二十年代在南京出现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它是因东南大学几个教授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这个杂志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开始发行,到一九三三年停刊,问世十二年之久。为什么在二十年代又出现了“学衡”这个封建复古主义逆流,并且存在如此长久的时间呢?究其原因,是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与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形势分不开的。五四运动作为反封建运动,它的斗争并不彻底,它没有改变封建军阀的政治统治秩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公民社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拓宽了道路,为建设更加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中国创造了条件。但是,囿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公民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坎坷。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环境、发展水平、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价值以及建设方略等方面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必然性、现实性等问题做出相应解答。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一次最大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战后,自1945年至1985年,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存在重大的分歧,相互否认对方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是抗战研究的重要转折时期。学术界开始充分认识两党、两军、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和贡献。1995年,海峡两岸对抗战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关于抗战的学术研究,也逐步趋于繁荣。为了深化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我们必须进一步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揭露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社会大变动。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中国现代史的新的学科体系已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必需。中国现代史学科必须厘清中国现代史的思路、主线,应给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以恰当的历史定位,不能忽视北洋历史的研究及对北洋时期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必须深化和拓展抗战史研究领域。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关系及其改造中国的不同方案,是构建中国现代史学科新体系的关键。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应坚持史料第一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原则,历史的连续性、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原则,历史研究的科学性、情感性和现实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过去了70年,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对那场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因此,中国学者有责任揭示侵华战争中日本暴行的真相。由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担纲编写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公开出版,就是对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态度的严正批判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有力回击。该书已出版的28卷共计1500万字的史料包括了来自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各种史料,后续的20卷将在2007年出齐。该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人物。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蒋介石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是学术研究的禁区,人们不愿涉足。改革开放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史学界对蒋介石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渐趋客观,对蒋介石早年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执政后实施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坚持抗日战争、丢失大陆的原因,以及败退台湾后对台湾发展的影响和对大陆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几年,蒋介石研究成为两岸学术界和社会上关注的热点,如何把这一研究活动引向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浅析     
学衡派是二十年代在南京出现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因东南大学的几位教授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吴宓、胡先辅、梅光迪、刘伯明、柳诒徵、汤用彤、缪凤森等。《学衡》杂志从一九二二年一月开始发行,到一九三三年七月停刊,存在十二年之久。 学衡派这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在林琴南等人的复古主义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之后,出现于二十年代,究其原因,是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形势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迁界,也叫迁海或内徙,是清顺治、康熙间政府强迫沿海居民迁居内地,以坚壁清野来对付郑成功抗清的斗争策略。其时间之长,地区之广,祸害之深,影响之大,实为清代前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迁界又是满清贵族统治出于民族歧视对沿海汉族人民的压迫措施,故清代史书讳言其事。经后世删改过的顺、康两朝《实录》,只在诏谕及臣工奏折中透露一些情况;至于《清史稿》的《世祖·圣祖本纪》,都只字不提,仅于《兵志》九《海防》及郑成功等传中以片语涉及①。因而,迁界始末及有关情况诸多未详。本文兹就所见文献资料,以浙江温州为重点,对迁界一事,概括为几个问题,略加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应该说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必须肯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辛亥革命后一个相当时期 ,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保守与发展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一个消长、整合过程。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0.
南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资源,是个有特色的城市.近百年来,南京在发展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因而发展并不迅速,特色亦有所丧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应该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构建成为"绿色之都"、"博爱之都"、"文化之都"、"商贸之都",成为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