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进喜作为大庆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他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铁人王进喜人格精神的写照,凝结着王进喜厚重深沉的爱国情怀、个性鲜明的英雄气质、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克己利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关于教育本质的许多新的看法,而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本质到底有没有一个普遍的答案呢?本文从哲学的视角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基于对西方几个主要哲学家思想的探源,得出"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这一结论。并且,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原则和教育过程的分析,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的艺术精神、人我不二的禅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先生站在艺术是人学的高度,全面揭示了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直观自身,使得宗白华的艺术哲学具有了中国感性哲学的烙印。对人学实践品质的主要建树是:接受性的问题,考虑了教育模式;延续性的问题,考虑了时间模式;"法象"的问题,考虑了空间模式;艺术哲学的问题,考虑了和谐模式。他将真善美纳入到生命本体的认识论范畴,把康德的感性—悟性—理性三阶段的错位认识纠正为:感性—理性—感悟三阶段认识过程,显示了感性认识论终极价值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不仅对大气、水以及土壤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而且也会间接损害人体健康。文章以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充分了解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概念模型,并以山东省农户调查为实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的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受到农户固体废弃物行为意愿的直接影响,而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意愿主要受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态度的影响,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总结,提出其职业教育模式,并对模式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希玲 《学术交流》2007,(2):141-143
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比照亲属之间的年龄、辈分的特点,借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对方,这种模拟亲属关系来称呼非亲属人员的称谓语就是拟亲属称谓语。它被普遍应用于邻里、同事、同学、官民、主仆、师徒、干亲、结义、朋友等各种关系的人群中。这种在中国社会各类群体中无所不在的拟亲属称谓现象,其深层结构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意识,它是家族意识的扩大和延伸,是宗子意识的泛化,是传统礼俗意识对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国老庄思想关联的研究,但对其与佛学思想关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宗白华思想与佛学关系密切,在哲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来理解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确立体用兼备的人生观思想,关照军事、科技等现实生活,佛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精义;在美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确立同情说、静照说、意境说等,佛学是其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总之,宗白华依据大乘佛学的精深义理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佛学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最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观点,学者们要么全面关注其美学思想的中国传统,要么关注其西方哲学精神,要么强调其中西合璧的思想特色,要么突出其所受庄子哲学的影响。综合考察,宗白华美学思想是中西古今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晶,而其核心精神则是佛学思想。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体系及特色的认识,有助于对宗白华美学的主体风貌、精神特质、现代意识、科学思想、时代精神等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