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比兴寄托《九歌》与直抒胸臆的《离骚》、《九章》等不同,它取材于民间祭相。但在思想宗旨上,《九歌》却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具有一致性,所谓“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它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流露出某些民族精神的特征。首先,它表现了执着的追求精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描写了神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神的悲欢离合,而通过神话的故事情节也表现了人的现实情感。《湘君》、《湘夫人浑湘水之神之恋,他们相约会面,不仅凝神远望,而且或刻意装饰…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经过了先秦理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代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模式,它支配着人们观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一切文化活动。从思维方式上研究汉大赋,可以从深层的意义上揭示汉大赋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三礼》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礼》文学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三礼》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礼》自身的文学价值、《三礼》内涵的文艺思想、《三礼》与《诗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见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易传》对《易经》的阐释,以"中"为标准推断吉凶,以"和"为宗旨申说易理,以刚柔相济为尚,以刚柔适中为善,以追求崇高与美好为宗旨,以师法自然、生生不息为旨归,并以和融的语言为媒介,充满了中庸和穆的思想,反映了以中和为美的观念,体现出中正和谐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研究在解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无论是校、注、译的印行,“诸子百家辞典”的编撰,还是理论研究的开展,诸子研究总体的进展十分突出。但同时,某些个体研究却显得苍白无力.以韩非子研究为例,尽管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韩非子思想的理论意义,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因而思维方式的狭隘固执、思想观点的陈陈相因仍屡见不鲜;尽管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韩非子文章的艺术价值,但由于缺乏对其思想理论的深入研究,因而也便缺乏对其文学成就的深层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闫笑非同志的《韩非研究丛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让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使韩非子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而且给先秦诸子研究输入了新鲜血液。 《丛稿》收文12篇,由两部分组成,前8篇是研究韩非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法治思想及其历史价值的,后4篇是研究《韩非子》的文学色彩及寓言成就的。各论既独立成篇,又互为关联,构成一学术整体。就笔者愚见,《丛稿》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独到的学术价值与特点。 首先,在论题的选择上,本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争鸣性。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同时由于晚出,又因身处综合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也批判地吸收了其他各家思想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  相似文献   
6.
《当代楚辞研究论纲》评介张庆利楚辞研究在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同时,楚辞学史研究亦消然兴起。最近,周建忠出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就是当代楚辞学史的第一本专著。《论纲》...  相似文献   
7.
<易传>不仅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修辞理论,而且注重"文其辞",表现出辞章之美.<易传>言简义丰,含蕴深厚,具有简约之美.<易传>对<易经>的阐释充满联想,多有描述,富于诗意,而其形式上或用韵或不用韵,均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易传>的语言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齐,具有参差之美.<易传>虽为阐释性文字,但也使用了比喻、设问、对举、顶针、对偶、排比等修辞格,使文章具有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史公曰”是《史记》中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标志之语。学界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的理解仍存在着歧义,而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司马迁对屈原的态度问题。结合屈原的作品和司马迁的思想,可以看出,其传赞高歌了屈原热爱故国、坚守高洁和追求美政的精神。传赞还反映出,司马迁对屈原的认识也受到贾谊的影响,但最终经过反思,仍然肯定了屈原殉国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省壶关县城,只要提起一位走路蹒跚的花甲老教师——王洪景,人们都异口同声地称他为“报痴”。就是这位老教师,从195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自费订阅党报不中断,家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堆满各种报剪集的箱柜。就是这位老教师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被师生们称为“党报宣传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