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悲田养病坊是设置于寺院、专门收养贫病孤老者的慈善机构,它源于佛经中的“悲田”思想和僧俗赈济贫病的善举。唐长安年间(70 1—70 4年)政府开始把它纳入国家救济体系,直到唐末。其经济来源为官府供给、官置本钱的利息、寺田收入以及信众的供施。悲田养病坊在唐代虽历周折,对后世慈善机构的设置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武装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主渠道作用,逐步形成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合力;创新教育的方式,竭力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创造性;完善体制和机制,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经历从点到面、由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发展历程,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大学生增权,关键目标是增进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注意对共青团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运用,坚持专业理论的指导,从个体增权、集体增权与社会增权三个层面实现共青团个性与增权共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共青团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徒手体操的特点、功能以及在学校体育课中准备性徒手操运用现状,通过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就其功能的实现着重阐述了准备性徒手体操的编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几个主要问题。新形势下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在现念创新、完善实践教育考核体系、加强基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6.
自从中国梦提出以来,关于中国梦的解读是多视角、多层次的统一。然而,如何把中国梦的理念转化为未来的现实,就需要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学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要在宏观路径的指导下,深入微观层面,以社会活力为推动力,实现微观领域与宏观层面的良好结合,从而在更现实的意义上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使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北宋太常礼院和礼仪院均为中书门下附属机构,二者的设置皆分割了礼部与太常寺等礼仪官署职权。太常礼院除详定礼仪、参与祭祀大礼外,还编修了大量礼典。随着时代变迁,太常寺对太常礼院职权逐步限制并最终实现权力回收,太常礼院也于元丰改制中罢废。礼仪院因宋真宗崇奉天书符瑞而设,它在文书的上传下达、礼仪活动的协调安排上均有严密管理制度。礼仪院在真宗朝完成其处理"符瑞繁缛"的历史使命之后,职权亦回归太常礼院。北宋太常礼院与礼仪院在设置背景及目的、存留时间、职掌范围、历史地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尽管二者有些职能重叠且有事务往来,但互不统摄。  相似文献   
9.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的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校勘学史上,顾千里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有关理论对当今古籍整理校勘事业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志云 《职业》2014,(12):116-116
本文运用实例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职实习工作中的运用以及收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