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新时期全面法治的价值要求和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听证有助于将司法与人民、法意与民意有机连接起来,从而成为推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渠道。中国司法听证制度总体上处于探索期,为矫正实践中各种误读和滥用现象,有必要在一些共通性、基本性问题上逐步规范化。在群众参与的视角下,中国司法听证制度的规范化需着力解决司法听证官、听证主持人和人民听证员的规范化遴选,确保司法听证官、听证主持人的中立性与独立性,提升人民听证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履职能力;需构建规范化的听证评议运行机制,保障人民听证员有效而深入的听证参与;需逐步确立司法听证报告作为司法机关最终决定依据的实质效力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践已经八年了。八年里,语文教学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撞。比如,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持否定态度甚至责难,就是其中一例。他们认为多读多写多练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了,应该废弃。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话题中经典、永恒的主题。大学理念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并以大学制度为支撑与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表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以大学理念为始点与鹄的,并遵循法治之道的共识,实施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意有序参与司法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内容。程序正义是公正、权威司法的前提和基础,是任何参与司法的外部力量必须遵循的一道底线,由此成为网络民意参与司法的基本限度和现实制约。程序正义、程序理性及其正当程序机制,为网络民意非理性因素提供过滤机制,为网络民意实体正义倾向和实质推理进路提供平衡机制,从而促成并推进网络民意对司法的有序和有效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法律社会化源于社会化理论,是一个事关法律、法学、法治的基础性概念。对法律社会化的解读存在着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心理学三种角度和整体、个体两种立场,而更为可取的应该是综合性、跨学科的角度与立场。就其基本意蕴而言,法律社会化是整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之间围绕法律而展开的经由教化与自化机制、策略而实现的法律共性与个性的成长过程。出于维护概念的独立性、严整性,不能将法律社会化混同于法律的社会化、法治社会化、普法教育等一系列与其形似神离的术语或提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话题中经典、永恒的主题.大学理念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并以大学制度为支撑与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表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以大学理念为始点与鹄的,并遵循法治之道的共识,实施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践已经八年了。八年里,语文教学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撞。比如,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昌辉 《科学咨询》2010,(18):121-121
初中思品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有一个本质功能——育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说来,思品课非但不能“死”,还要倾力让它“活起来”,要让思品课有吸引力,有活力,让学生喜欢。基于此,思品课教师必须围绕上述成因,突破旧教法,实践新课改。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实践上客观存在、理论上需认真对待的时代课题,而分析模式问题则是系统研究司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课题的逻辑起点。国外学界以法的理想类型及其所蕴含的法政关系理想类型为基础,明确提出了嵌入、自治、回应等宏观分析框架,以及法律、态度、策略和历史制度主义等微观分析模型。随着理论与方法上的不断进展,这些分析模式之间在经历了争执、批判和反思之后逐步呈现出一种调和和平衡的演变态势,司法系统与意识形态体系关系的均衡论、司法决策中法律因素与意识形态因素关系的调和论日趋居于主导地位。每一种分析模式都是对特定时代背景下法律现象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理论表达,而诸种分析模式之间的演变趋势则植根于整体的社会变迁历程和法治发展进程。受政治化与专业化两种现实力量的直接影响,当代法律系统的局部自治与有限受制状态决定了自治与沟通兼备的交叉型分析日益成为司法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更为妥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