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的辩证逻辑研究在苏联哲学问题编辑部《逻辑问题讨论总结》误导下,抛弃了形式逻辑,只研究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思维阶段,走上了歧途。恩格斯的“辩证逻辑”,是“辩证的逻辑”的误译。辩证逻辑不仅名不正,言也不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偏离了黑格尔奠基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
拜读《“具体概念”辨析》(傅殿英《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增刊),勾起我对中国辩证逻辑的若干怀疑。我基本同意傅文的观点,即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不是两类不同的概念,而是指对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在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上的考查。但在有的辩证逻辑家眼中,具体概念成了与抽象概念并列的两类不同的概念。我想追问:这种歧见是如何形成的呢?仅是一个孤立的误解吗?我的看法是,这远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其相关的还有一系列问题,如理性与知性、抽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等,这些问题形成有过程,有背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症结在于受前…  相似文献   
3.
虚概念的形成有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基础,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扬,是众多事物属性的整合,是思维创造性(发现与发明)的重要成果。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的实概念的理论,套用来研究虚概念,是理论的错位。本文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指导下,就虚概念的性质、形成,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介绍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5.
推理链是概念形成与完善的逻辑机制与过程,最初形成的基本概念是抽象概念后继的解释或定义,基本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具体概念.在辩证法指导下,从认识过程整合形式,是形式逻辑全面繁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中文系科里,写作课如何教有歧义。高振远同志在《谈谈写作教学改革的设想》一文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见解。他指出了写作教学的通病,可谓一针见血,我十分赞同,想多数同志也会有同感。但对他提出的改革设想,我有歧义。写作知识写得过繁,讲得过多,是不妥的,但不学点系统知识,怕也不妥,尤其对一名师范生;范文要学,教材就名《写作文选》是否妥当?但以学多少为益?讲知识作用有限,学范文也不是关键。最根本的一是开展  相似文献   
7.
沉重的逻辑话题──答逻辑取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篇学术争鸣文章。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一是“用现代逻辑取代传统逻辑”,不妥;二是金岳霖先生对自己旧逻辑观的“自我批判”是真诚的,一概否定金先生的“新逻辑观”,不妥。  相似文献   
8.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苑成存、林卿文章《也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已释读.我大体同意该文观点,但又觉意犹未尽,试申说数条于下.一、什么是条件关系条件关系与假言命题,“在逻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见苑文,下文未注出处的皆引自苑文),确是如此.但什么是条件关系呢?首先,条件关系是事物间客观存在的关系之一种.概而言之,事物间有共存关系,其逻辑概括是合取关系和联言命题;事物间有选择关系,其逻辑概括是析取关系和选言命题,又可分为相容析取与不相容析取.相对说来,合取与析取,都是事物间的一种平行的同真或至少一真或只能一真关系,支命题间不分先后,而条件关系属另一种性质,即事物间由于一方存在而作用于另一方时才产生的关系.砒霜与动物共存于世,只有当动物吞下砒霜时致使动物死亡,砒霜与动物间才发生作用与被作用的条件关系.条件关系的支命题间有严格的先后之分.有人可能提出,这是因果关系.动物死亡后,研究死亡原因,如确认是砒霜作用,砒霜是死因,不错.砒霜与某动物间本仅是共存关系,只有发生吞与被吞关系时,才构成因果关系.但动物吞下苹果不可能构成死亡,内因是砒霜,外因是吞下.逻辑中研究因果关系的是归纳,归纳中有始于培根完成于穆勒的探求因果五法,但假言命题仅属演绎,而  相似文献   
9.
拜读《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周广智,苑成存二先生关于辩证逻辑的文章,引发思考,略陈后感以就教周、苑二先生.《辩证逻辑基本特征浅议》(下称“浅议”)提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理论,对科学理论的研究又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展开.“浅议”还反对以辩证概念,辩证判断与辩证推理的研究模式对辩证逻辑的研究,指出“这种观念不但不能如愿地区分两种逻辑不同的思维形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无法真正揭示出思维内容运动过程的、联系发展的、以整体面貌呈现出来的形式.”将辩证逻辑习见的研究辩证思维,理解为科学理论,并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研究,我大体同意.与辩证逻辑流行观点相较,没有陷入“A是A又是非A”的纷争,也避开了辩证概念,辩证判断与辩证推理等名曰辩证实不辩证(详见下丈)的歧路.我的歧见在:1.科学理论可以作辩证逻辑研究对象.但辩证逻辑不可局限于科学理论.单纯的科学理论研究,西方称科学哲学,科学逻辑或科学方法论,这些与辩证逻辑有联系,关系密切,但辩证逻辑所关心科学理论仅限列宁所强调的“关于认识的学说”,“关于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关于真理的问题”,仅提科学理论,不仅站及不高且易引起误解.科学理论思维的载体之一,还是维持列宁的提法为好.至于具体研究仅选科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