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 ,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聊斋志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早在蒲松龄创作之际 ,便有人传抄书中的某些篇章 ,他死后是书抄本流传愈广。时隔半个世纪后 ,乾隆三十一年(176 6 ) ,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将此书编成十六卷本刊刻行世 ,世称青柯亭本 ,嗣后二百年间刊印流行的各种本子 ,大抵由之而出。与此同时各种翻刻本竞相问世 ,并且相继出现了十数种注释本、评点本 ,其注释本中影响甚大的是吕湛恩、何垠两家注本。然而遗憾的是 ,由于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又加上注者个人学力与识力的高…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着我国古典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它问世之后,不胫而走,影响是异常广泛而深入的,直至今天,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又陆续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的选本,这部谈鬼说狐的短篇小说集以它特有的艺术光采,早已毫无愧色地耸立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对这部在古今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十日谈》创作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来把握叙述形式中的文化底蕴,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叙述形式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4.
史传影响与中国古典小说民族特征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最早闪耀着人类艺术思维的天才火花的,是古代神话。在欧洲,辉煌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它孕育了希腊乃至欧洲的文学艺术。我国上古时代也曾产生过许多神话,但形式是散乱的,片断的,始终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神话故事系列,也从无汇集神话故事的专书,从性质上说,我国古代神话多属于人类早期神话,神话形象是人兽同体,神话内容只具单一的神异性而缺乏必要的社会性,结构形态也较简单,加上我国的民族性格是“重实际而黜玄想”,因而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远不能同希腊神话相比。就古典小说而言,它在文学系统内部受到的最大的影响,不是来自于古代神话,而是来自于本应属于历史著作的史传文学。这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现象。因此,考察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的影响,对全面认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稔穰 《齐鲁学刊》2004,(3):123-130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相似文献   
6.
<正>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由鬼狐精怪幻化成的人的形象(以下简称鬼狐形象)。他们既是“人”,又是“物”,这种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和“物”这两种构成因素在《聊斋》的鬼狐形象中是简单的相加还是有机的化合?鬼狐形象构成的二元性使他们具有怎样的美学特点?对《聊斋》的情节及形象的整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影响了对《聊斋》作深入精到的理解。例如,《婴宁》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莒县诸生王子服爱上了初春郊游时遇到的一位少女,相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演进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门类。但它的演进线索远不象短篇小说那样单纯、清晰。在品种、类型上,它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等不同的流派、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单线独进而是多线并驱的。在艺术质量上,除世情小说外,其他流派、系统的作品都没有呈现出由低向高的发展趋势,而往往一个系统的最初的作品也就是它的顶峰。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史上的上述特点,给我们总结其艺术发展规律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就长篇小说各个系统而言,虽然常有艺术质量的逆行、倒退现象,但若将长篇小说视作一个整体,则作为古代人民的精神产品之一,它理应体现出发展演进的规律。如果我们将审视的目光从各个系统转向长篇小说的整体,将各个时期各个系统的代表性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条纵轴上,化复线为单线,则很能显示出艺术方法的发展变化,而且其整体趋势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抽绎出几个问题,探索古代长篇小说艺术演进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美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聊斋志异》中,无疑有许多陈腐、庸俗的内容。例如: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虔诚宣传,对风流艳遇、一夫多妻、富贵荣华的迷恋向往,对儒家纲常礼教的尊崇膜拜,等等。但也几乎无须证明,《聊斋志异》又有着超越时、空限制的美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特别是“优美”这一美的范畴,在这部  相似文献   
9.
<正> 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一向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主要是指某些作品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审美机制:既能向读者呈现出情、意、象和谐统一的直接画面,又潜藏着深邃隽永的间接形象、间接意蕴。它根源于作者创作时的自觉的寄兴,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描写,而最后呈现在读者的品味、联想、想象之中。古人所谓“象下之意”、“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大量论述,都不同程度地道出了意境的本质。意境创造的理论,滥觞于诗歌,渐及绘画,明代以后,许多论者又以境界、意境作为评价小说、戏剧的标准之一。戚蓼生评《石头记》云:“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