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圣叹在他的小说评点中认为创作真实性格的根据就在于通过对性格发生条件的模拟内省来求得真切体验。这种以体验为关捩的审美心理机制强调人物个性化的思想,重视人物行为主观动机与态度。这种侧重微观、感性的性格理论尽管避免了把人物的生动性化为一堆社会学标签,但是,它也给他的人物性格理论带来明显的唯心论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张维昭 《兰州学刊》2009,(9):185-187
“豪”作为晚明语境下的士人情关之理想,既积淀着特定社会的文化底蕴,也负载着晚明士人的审美理想,因此探讨晚明士人豪之情美,其要义有三:一是揭示尚豪之心理契因;二是辨析尚豪之美学涵义;三是梳理尚豪之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张维昭 《江汉论坛》2001,(12):66-68
本文从对金圣叹本人狂怪孤傲之性格的论析入手,旨在把握至情至性的金圣叹与其至情至性的哲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的内在关联。主要论述金圣叹的人格心态,揭示其狂怪孤傲与时代错位的个性特征,与其在“消遣”中表现出来的自我适意与入世不朽的矛盾人生观,以及其以“自诚明,谓之性”为重要内涵的人性论,而这种“错位”与“矛盾”显然与其崇尚“无拘无束”、“直道而行”、“性即自然”的人性论有着多重的关联与无法避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论是一种至情至性之论.这种至情至性的核心即是真.这种"真"从创作主体来讲,是指性情真挚与表达自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则是指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探求作者为文之真实用心,使整个心灵、全部情感沉浸到艺术境界中,达到出神入化的进步,以领悟作品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5.
爬梳中、英两国的诗篇,其中关于鸟的诗篇可谓俯拾皆是,追溯这种审美心态的心理根源,即是人与自然的亲切认同。然而,诗歌中鸟的意象毕竟是民族心理素质在潜意识里的积淀。因此,基于不同的文化情怀,中、英诗人在鸟的形象的选择、鸟的意义的诠释以及表现手段上都存在明显的分歧。人们应以此分歧为契机,从自然观审美体验和审美快乐的角度剖析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藉此探求鸟意象在中、英两国诗歌中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6.
刘熙载是位恪守传统伦理学说的清末学者。然即使是这样一位“粹然儒者”,其文艺美学思想在吸取儒家学说的同时也渗透了道家的变易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将诗艺引向了精微。刘氏之儒道互补的审美意识有力地佐证了“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的主流”这一命题。本文主要探讨刘氏文学思想中儒道互补的契机、物化形式及意义,由此探究中国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