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弗洛伊德的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种形态,本身并不是后现代的美学思想。但是由于对无意识、非理性、本能欲望等的强调,解构了传统美学的很多观念,也使其带上了后现代的色彩。本文从弗洛伊德美学对审美主体、古典理性主义、审美界限所具有的潜在的结构意义等方面论证了其所具有的后现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良丛 《东方论坛》2010,(4):104-109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并且,与民族美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审美人类学坚持了地方性的、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立场,体现了面对后殖民语境的多元文化、弱势话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众阅读是在特定的技术发展、宗教衰落和教育普及的条件下产生的。与传统的阅读相比,大众阅读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无教养的阅读而是积极有效的阅读。它所面对的文本是开放性的,语境性的,处在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交织而成的网络中,因此,大众阅读是文化语境中激活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塑造、文化创伤与文化反思等三个角度对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进行阐释,全面呈现出迟子建小说创伤维度具有的深层意蕴。在创伤型人格的塑造中,迟子建对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经验感悟油然而发,也体现出迟子建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迟子建小说创伤型人物的塑造,秉持着“忧伤而不绝望”的创作宗旨,每个创伤人物最后都会获得创伤的修复,从而让人们在悲伤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本土的文化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为主线、其他理论阐释为副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革命话语形态出现,凸显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形成了革命的文艺观和文艺服从政治的功能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治理话语形态出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起人民性的内涵。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形态看,革命话语形态和治理话语形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审美政治的问题域,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政治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