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主体包括三大理论:建立在有序性与无序性统一基础上的自组织理论、建立在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基础上的多样性理论以及建立在主客体相整合基础上的自我反思理论.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与"简单范式"针锋相对,自然构成了时以"简单范式"为基础的人类学的批判.本文以人类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如研究主体、文化的整体性、观察角度、价值取向、工作思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角色等为例,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主导型的中国,农民工工会作为一种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何以能生成?生成的组织如何有效的发挥功能?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北湖农民工工会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描述北湖农民工工会生成与发展的背景与过程,分析了其生成与发展模式的特色及成功经验:政府主导、从农民工中走来、各部门积极配合、没有单位依托、运作的渐进性等;接着指出存在的问题:基层组织薄弱、自治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和市场推广意识以及政府行为缺乏制度化的可持续性。最后,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连海 《民族研究》2015,(2):55-67,124,125
随着知觉现象学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到,身体的"缺席在场"依然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具身体现研究,即身体研究由"身体观"转向"身体感"。感官民族志不仅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身体感,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新的方法论。以知觉现象学、人文地志学为理论基础的感官民族志,其实践与其被定义为参与、观察和言语互动的混合,毋宁为一个具身的、具地的、感官性的和移情性的学习过程。感官民族志力求多媒体表征,意在寻求观众或读者的移情性参与,以此激发出他们的亲切感和"通感",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张连海 《新天地》2011,(10):45-45
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常常探索究竟如何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怎样才能贯彻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和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新课程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教师需要成长!如何才能将老师、学生、教材以及政治教学的各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高中政治教学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如何把握课标,树立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符合和谐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因此,我们选择河南中医学院《公共关系学》选修课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03_2004年的3个学期中,就公关理念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林诺夫基斯两次基里维纳岛民族志实践与麦鲁岛民族志实践,存在四个关键不同:1、前者带着问题意识和理论准备进入田野,就像科学家带着理论假设进入实验室一样,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深入性,而后者是泛泛收集资料;2、前者"到达"田野并"进入"田野,强调参与观察,通过体验性认知达到深入理解,而后者仅"到达"田野,主要依靠访谈,以外部视角看待研究对象;3、前者掌握"土著"语言,深入理解被研究者的文化,而后者依靠翻译开展调查;4、前者革新民族志写作方式,交代田野工作背景和理论预设,将田野笔记与民族志有机结合,而后者只是田野资料的简单罗列。基于此,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发明现实民族志方法,既是其理论背景的延伸,更是田野实践的"遭遇"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促使其在实践中矫正田野工作,进而将理论预设与实践背景整合于民族志书写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