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9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的缺乏整合的状况,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纲要》的一大亮点,是对现有课程结构的突破。它是一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索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可以真正实现“分科与综合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的深化,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行政管理方面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转变发展模式,脱离了国家的行业保护,电力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平稳发展必须要知己知彼,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应对现实中的不足,希望能够为处于适应阶段的电力企业提供些许拙见。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发端于西方、近年来被引进到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罪犯处遇模式。本书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选择社区矫正这一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学界整体研究还很薄弱的问题作为选题,展开对社区矫正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求证,以期为我国社区矫正的深入推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分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龙  彭智勇 《学术论坛》2007,30(7):183-186
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使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失调,增加了农民的教育成本,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与未来发展.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扭转城乡教育的失衡,才能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为中国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和"五个重庆"建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系统办公  相似文献   
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重庆教育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市教委机关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定好位,履好职,用真抓实干的行动绘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提升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各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热情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事业发展有新突破,教育改革有新步伐,素质教育有新进展,服务能力有新水平,队伍素质有新提高,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新举措,党建工作有新面貌,安全稳定有新成效,教育环境有新改善。在教育部召开的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重庆作了大会发言交流,各项工作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人们的幸福感就会提高,把增长与发展混为一谈,其实,物质条件的改善只是促进福利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位校长有五项指标——实力、能力、潜力、活力、魅力。这是日前在重庆举办的“现代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报告中,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首次提出的。陶西平说,建设部曾经在制定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中,提出了这五项指标,把它借鉴过来,我看就是评价校长的五项指标。他解释说,校长的“实力”,是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能力”,是他胜任工作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力”,是他还没有表现出的潜能;“活力”,是校长的精神状态和他的创新精神;“魅力”,是校长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