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全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 ,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 ,它力求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危机 ,促使世代相继的人类不断走向完善。其哲学意义在于强调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来看待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构建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江苏及所辖各市人口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各市目前都已经进入人口现代化社会,宿迁仍处在起步阶段,江苏及苏州等8市处在发展阶段,常州、无锡和南通处在成熟阶段。出生性别比过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过高,以及人们对人口生态状况现代化满意度偏低是人口现代化加速推进中的最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中国性别偏好及其产生机制,讨论了性别偏好、性别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现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并对中国政府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成效不明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歧视性的性别偏好是制度构建的产物,性别偏好、社会政策供给不足、生育数量限制等使性别偏好提前显露出来,并借助于性别选择提前实现性别偏好成为可能,从而促使了中国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球化、文化传播、观念转变等,使得出生性别比回归自然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中国出生性别比拐点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4.
生育率转变是人口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人口学根据西方国家人口转变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生育率转变的标准模式,即经济发展是生育下降的唯一动因。本文在研究中国农村生育率转变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农村生育率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标准模式,即在社会改革和社会制度的创新为生育率下降创造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表明中国农村生育率转变走的是一条计划生育与社会发展并举的特殊道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城市户籍人口的待遇.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部分之一,其权益保障状况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保障权利主体责任不明晰、保障内容缺失以及保障提供形式单一.无论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还是促进城市化发展,抑或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从现实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增进的路径包括构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责任主体的多元协调机制、内容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体系以及形式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以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作为贫困人口的划定标准,今天仍以此来推算显然是不恰当的。如今农村人均低于300元收入的是不可能得以温饱的,据此,全国实际贫困人口尚有8500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全国经济又上新台阶的时候,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扩大,农村中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贫富更为悬殊,这一事实,应使我们千万不能忘记8500万穷乡亲,怎么让他们早日脱贫,加入奔小康的队伍,也是我们的一份责  相似文献   
7.
一、越穷越生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l1.6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9%,在庞大的世界人口群中,可谓举足轻重。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我国从7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宿迁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家庭情感缺位、监护状态令人担忧、学习状态不容乐观等,认为在农村建立寄宿学校是解决好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的一种有效尝试.寄宿学校弥补了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培养了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感恩意识,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福利需求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联合国人口预测资料,对2050年以前的中国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对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中"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占15.02%,规模达2 169万人。不同性别、年龄与城乡的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使得未来中国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结合改革工作实践,探讨了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面临的几个问题,指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目标,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牵涉到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而机制创新则是自下而上,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是先后有序、上下联动、协调推行的过程。同时就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