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计智能化住宅要遵循安全性与可靠性、开放性与互联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兼容性与可扩展性的原则;智能化住宅按智能系统可分为住宅系统、住宅楼系统、住宅小区系统。  相似文献   
2.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散布了许多反社会主义的谬论。本文仅剖析其中两个似是而非的论点,以澄清是非,肃清其流毒。 一、假借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否定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一部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历史。而生产力性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变化。对此作一番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历历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社会发展史证明,尽管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这三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却迥然有别。在特定历史阶段上,其中只有某一因素在生产力体系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看,可以把生产力的历史演变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以纳入劳动对象的天然自然物为首要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以劳动工具为首要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以劳动者自身的自然力——主要是智力  相似文献   
4.
达吉雅娜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安娜·卡列尼娜》中着力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在世界文学艺术画廊里占有突出的地位,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依然能够扣响着亿万读者的心弦。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这两个艺术形象的评价,却一直褒贬交错,毁誉不一,相互龃龉。推崇备至者有之,竭力诋毁者有之;两种极端。时有发生。对于达吉雅娜,有人誉之为“道德的象征”、“不夹杂任何杂质”;有人褒她“具有一颗正直良心的少女”,“属于那个时代年轻人中间的优秀分子”;也有谴责她“忠诚”、“顺从”传统的婚姻道德。至于对安娜的评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端,莫衷一是。誉她是  相似文献   
5.
中篇《哥萨克》是列·尼·托尔斯泰倾注心血最多的早期作品。它从1852年开始创作,经过几度反复修改和增补,到1862年冬脱稿,前后历时十载。到对这部作品进行最后加工、增补时,托尔斯泰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在他的世界观方面也已趋于定型——此时作者不仅已厌烦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认识到这种生活的不合理性,而且已两度出国考察,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面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以及10年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扰,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热血中青年,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反思热,中西文化优劣对比热,其精神是十分可佩的。然而由于他们忧患激情多于冷峻的科学思考,因而他们关于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论点并不科学。还有极少数人,甚至借“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之名,散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西化”等有害论调,流毒极广、为害很大。这里就近年文  相似文献   
7.
达吉雅娜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安娜·卡列尼娜》中着力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在世界文学艺术画廊里占有突出的地位,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依然能够扣响着亿万读者的心弦。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这两个艺术形象的评价,却一直褒贬交错,毁誉不一,相互龃龉。推崇备至者有之,竭力诋毁者有之;两种极端。时有发生。对于达吉雅娜,有人誉之为“道德的象征”、“不夹杂任何杂质”;有人褒她“具有一颗正直良心的少女”,“属于那个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井岗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进程显示出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党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列宁指出:“组织能使力量增加十倍。”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组成我们党健康机体的基本细胞。翻看中国共产党党史,我们看到,早在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就开始探索成立中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社会一切思想和趋向的物质根源。要论述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系,首先有必要讨论一下生产力的属性问题。笔者认为,生产力具有双重属性——实体性与功能性。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劳动者为能动主体、以劳动资料为中介的人们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实践能力,属于功能性范畴。无论是个体生产力、集团(企业)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都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所构成的整体综合效应。因此,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上述三者的质量,其次要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为了切实贯彻这个方针,需要做许多工作,其中加强、加速法制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以法建设的轨道,是关键的一环。一、法制化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它本身就是文明社会、文明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