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基于功能定位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推进西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开发成效评估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促进西部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预示原有的西部开发战略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急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分析了中国西部区域特性的基础上,文章把西部置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战略格局下,把其定位于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与保障区、最重要的生态平衡与保障区、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创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区域、国家安全的军事战略屏障区;基于功能定位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2.
成卓  陈艳 《西北人口》2008,29(1):108-110,114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其人口政策的稳定、调整与法制化的战略途径,进行一定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具备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忽视文化力的巨大拉动作用是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瓶颈的症结所在。因此,云南花卉产业要实现自身的升级和发展,就必须以文化为切入点,突现花卉产业本身的文化内涵,利用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推动云南花卉产业上台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在本质上主要涉及维系生存的物质可获得性和个人获得发展机会和权利的公平性等问题,因此扶贫制度安排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而制度和治理是反贫困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彻底清除计划经济的思维障碍和单一低效的扶贫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确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传递机制,实施扶贫计划,建立参与机制和加强监督机制等方式形成制度规范下的反贫困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 ,对西部地区而言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正确的应对 ,正确选择开发切入点 ,是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正确认识西部的地域特色 ,是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赵曦  严红  成卓 《天府新论》2012,(2):64-70
广泛存在的制度与机制缺陷及若干消极影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发展机制。制度与机制设计的战略重点是建设法律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规范政策体系、改革资源体制和加强监督评估,通过全新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真正确立科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管理协调机制、政策传递机制、要素整合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和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其客观规律.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来,历经70余年,中国人口空间布局仍然显现出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规律.建国以后,中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区域开发战略格局大调整,即从"一五"时期及随后的三线建设区域发展格局、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发展格局到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格局,每一次区域开发战略的调整和实施都相应地引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构想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推动中国人口在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又一次大整合.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升对于四川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客观分析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其人口素质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