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成玮 《阴山学刊》2009,22(2):43-46
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重构两宋(尤其是南宋)政坛面貌,旁征博引,新见迭出,深得学界好评。然而通读全书,作者对若干史料的运用,似不无令人生疑之处。书中史料处理的疑点。主要可分为:字词含义、语段脉络、史料性质、推论程序四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潘雨廷先生的《〈道藏〉中所收〈老子〉注本提要》与任继愈先生等主编的《道藏提要》比读,剖析潘文在体例方面的若干不足及其成因,并由这一个案推衍开去,进而就目录提要与学术史著作在职能上的差别作出区分。  相似文献   
3.
废名在1930年代指出:旧诗注重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内容如何不是关键;新诗不注重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内容如何才是关键.今天看来,这份见解自有道理,其不足则是将语言形式和内容彻底分开.其实,两者原是一体共生的,旧诗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必然给内容范围造成约束;新诗语言形式的非定型化,必然给内容范围带来解放,使之趋于无限.这才是旧诗与新诗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定本,较稿本作了不少改动.作者在定稿时,既试图贯彻理论思考,又希望摆脱理论文本的外在形态.这是他当时在哲学上游移于先验论和经验论之间所造成的.王国维对先验论的怀疑,与现代西方哲学有一脉相通之处,但他求助于传统经验论,却是找错了出路.这一点,内在地改变了他此后学术研究的走向.从这个角度看,<人间词话>正标志着王国维整个学术历程的一大转关,意义未容小觑.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关于宋初诗坛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也存在值得反思之处。如在整体定位上,强调从唐音到宋调的转换,对一些艺术成就出色、却较难纳入这一转换过程的诗人过于忽视;而在具体描述上,又过于倚重白体、晚唐体、西昆体递嬗演进的描述框架,一些较难纳入“三体“序列的诗人,往往难以得到恰当审视。寇准诗的被忽视与被误解,便同时反映出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分析寇准诗风,并以此为例,对宋初诗的研究现状略作反思。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关于宋初诗坛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也存在值得反思之处.如在整体定位上,强调从唐音到宋调的转换,时一些艺术成就出色、却较难纳入这一转换过程的诗人过于忽视;而在具体描述上,又过于倚重白体、晚唐体、西昆体递嬗演进的描述框架,一些较难纳入"三体"序列的诗人,往往难以得到恰当审视.寇准诗的被忽视与被误解,便同时反映出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分析寇准诗风,并以此为例,对宋初诗的研究现状略作反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