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著中,他试图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从而为道德命令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在这一形而上学理论体系推演中,包括三个主要的理论环节,即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由通俗的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最后由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这一理论体系为康德伦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中,义务是其讨论的核心内容。康德晚年的《道德形而上学》一书集中讨论了两种义务论体系,即法律(权利)义务体系和伦理(德性)义务体系。对这两种义务论体系的探讨展示了康德道德哲学的实践哲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在明末名教桎梏和市民社会的催逼下,李贽为恢复儒学的真精神和探究性命下落,借用佛教“真空”观取代传统儒学的“道器”论,将性善论的“赤子之心”置换为自然之性的“童心”,通过“童心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真”的本体论地位,在心学范式下艰难维护儒学道统的同时开启了前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然而,由于在农业文明时代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李贽不仅因其“童心说”而成为儒学“异端”,还被由其催生的明清启蒙思潮所扬弃。  相似文献   
4.
戴兆国  耿芳朝 《东岳论丛》2015,36(1):107-110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主要引用了郑玄、程子和吕大临的注。解读朱子引郑氏注,可发现汉儒、宋儒解经之别,以及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解经方法。朱子引程子注则兼采训诂和章节刊定裁分,并且和会二程子意以注《大学》。引吕氏注则彰显朱子解经治学不流于学统门户之见、广博援引各家学派观点的解经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形态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找出三形态理论是与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价值关系相联系的。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价值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唯物史观的产生、运用、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伦理精神包含着对现代社会伦理生活状况的反思。通过对马克思伦理精神内在结构的探讨 ,我们发现 ,马克思的伦理精神可以为现代性伦理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照。现代性伦理的建构同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伦理生活的指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戴兆国 《学术界》2007,(1):167-173
在伦理学的发展中,至今存在着无法解决的悖论。这些悖论包括:认识与存在、善与恶、人的分裂、规范与境遇、善与善、真理与谎言、生与死等等。对这些悖论的反思是伦理学前进的基础,更是创造伦理学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德性、规范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兆国 《学术界》2003,(5):176-183
伦理建设在现代所遭遇的困境表明 ,正确地处理德性与规范 ,以及如何吸收、利用传统的德性资源 ,成为当前伦理理论面对的主要课题。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分野并不代表二者是不可融合的 ,相反 ,合理地解决德性与规范的关系 ,是德性伦理理论的题中之义。为此 ,就必须恰当地正视传统德性伦理所留下的诸多启示 ,积极地利用传统中有益的智性资源 ,从而使传统的生命力真正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9.
戴兆国 《学术界》2012,(2):133-139,28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无疑是当前文化自觉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确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会通朝着拓展包容性、提升整合性、增强适应性和激发创造性的方向发展,就成为这一会通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中国文化第二期发展过程中宗密会通儒、道、释,其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方向,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第三期的创造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殖民扩张和医学传教的双重推动下,西医在中国的足迹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延展,并日益被中国社会接纳与认同,进而引起国家医学知识体系和社会医疗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西医如何传入中国并逐渐获得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实现其本土演进、文化融合和职业尊崇而达到华丽转身,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有过研究。郝先中教授所著《近代中国西医本土化与职业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