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最近,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列为1989年政府工作经验之首。他强调指出:“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国际上需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在国内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去年的风波再一次告诉我们,国家发生动乱,社会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不仅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无法进行,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也无法得到保障。中国人民吃够了动乱的苦头,决不允许有人再制造动乱,把未来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变成一个乱糟糟的动荡不安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并把它列为四个基本结论之一,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应该看到,随着对外开放,在一部分人里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日渐淡薄;特别是一些青年更不懂得,建国四十年的历史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过程中巩固和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是六十年代初开始形成的。舒尔茨、贝克尔等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这一理论被发展经济学吸收并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以后,就成为智力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 舒尔茨等人认为,在西方传统的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仅指由生产活动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这样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体现在人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平面的、共时的结构,它实则是一个立体的、历时的结构。也就是说,民族精神不仅仅是此民族现在此刻显露出的精神特质,它木质上是此民族长期历史传统中优秀精神的积淀。每当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要在革故鼎新中认清阻力和开发动力,都会追究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只有从自己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去发现动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具有消化外来文化的主体机制。因此传统文化与拓展民族精神向现代化迈进有着自然而然的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初,在世界银行供职的钱纳利等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争取就业、改进收入分配为主要目标的随增长再分配的理论,后又演变成为满足基本需要的理论和相应战略。 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六十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经济计划化,把经济增长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赶上或超过主要发达国家为其主要目标,并且以“先增长、后分红”为其相应战略;然而,实践的结果是经济增长不仅大多数群众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