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正确的丈夫要比自己学历有多高工作有多好要重要得多。这是存在于多数成年女性心底的几乎不证自明的公理……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才是女性启蒙的真正体现?女性依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的社会角色,但是如何将角色中赋予新的内涵,在不损害女性特质的基础上使平等、独立、自尊的现代女性成为可能、使两性关系达到新的和谐,是一个严肃的真问题。社会学上有种理解,一个人在社会分派角色发生显著变化时,会产生“认同身份”危机、一种无根感,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完成自我身份综合、确定认同身份,就会陷入认同身份扩散状态,出现各种症状。所以面对当代社会各种现实,一些单位不愿聘用女性,另一些单位别有用心地录用女性,面对数量众多的年轻年老的三陪小姐,面对婚姻危机中无助的妻子们和同样无助的第三者们,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启蒙必须被重视。  相似文献   
2.
施依秀 《人文杂志》2004,(1):102-105
进入 2 0世纪以来 ,西方知识与中国道德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鲜明主题。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 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 ,每每现代西方知识冲击中国 ,都伴生出一场场激烈的彻底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风暴。人们通过西方近代启蒙主义的单向玻璃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一种片面的印象 :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旧道德在扭曲人性的同时也制约了中国的现代化 ,所以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主体结构一天不瓦解 ,一天不砸烂孔家店的传统仁义道德 ,国人就无法摆脱中世纪的心灵枷锁 ,也意味着将被拒绝在现代文明世界之外。然而从世纪初期的“科玄大战” ,到 8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